青少年正处在茁壮成长的时期,有不少同学总觉得“烦透了”、“没劲儿”;“烦”,一时间竟成了校园的口头禅。
烦恼表现为郁郁不乐、心情不舒畅,苦闷、压抑,什么都不想做。如对名利过于追求,得不到满足便苦恼起来;性情多疑,老是无端的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常常感到莫名其妙地苦恼;嫉妒心重,看到别人的成就和事业,心里就难过;在同学间好搬弄事非,制造不和,结果弄得矛盾百出;对自己的能力不信任,老怀疑自己在某些方面不称职,不能很好完成工作、学习;担心自己将来不如意等。
引起烦恼的外在原因主要在于单调、重复、乏味的事务。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都挺重,课余生活不够丰富,每天除了课堂还是课堂,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甚至连节假日都没有,难免感到厌烦。特别是在学习感到吃力的时候,烦恼便油然而生。但产生厌烦感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的。有的同学觉得学习没意义,人际交往虚伪,饮食起居像例行公事,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个别的根本就是精神上没有寄托,内心世界空虚贫乏。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描述的虽然是一些混日子的人,可如果一个人连每天去“撞钟”的愿望都不再有了,他的生活意义又在哪儿呢?他能不对自己的状态感到厌烦吗?
其实,几乎人人都会产生厌烦感。有了烦恼并不可怕,它正是你需要改变现状的信号。关键是要弄清烦恼产生的原因,来克服和消除烦恼。
1.使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要把对物质和名利的追求当作人生主要目的,这是摆脱精神苦恼的最重要前提。学生应该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上进心,把远大的目标和近期的任务结合起来,感到学习有意义,这样从根本上就不容易产生厌烦感了。
2.经常进行自我调节。不要在同学之间搬弄是非,不要无端的猜疑别人,不妒嫉别人,不要回避可能使你烦恼的事情。正视烦恼之事,平心静气地去考虑,积极努力地去解决,对所能预料的事,确定一个切实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不能预料的事,做好思想准备,以饱满热情和充分信心去迎接它。除了从学习中寻找乐趣以外,多参加一些课余活动和体育锻炼,使生活充实而丰富。 3.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可利用假日到野外放松以下,大声地喊一喊,以消除内心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