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更危言耸听:玩腻了的大龄青年、丧失了激情的离异者、没精力通宵的男生女生,都回归到“宅”里,尤其现在物价高了,心情差了,唱歌泡吧嫌太吵,聊天恋爱费精神,旅游逛街钱包大出血,不如学学张曼玉,做个宅女,在家呆着,不化妆,不待客,养养宠物,然后看碟上网,QQ签名直接更替为:不要问我都干了什么,本人处于御宅状态。
不过,也有“宅人”已经感受到封闭生活带来的负面能量。一位网友说:“用鼠标可以送出千万个笑脸,见面了却连一个自然的微笑都挤不出来。”有人言语中透着沮丧:“手机很久没响过了,定时收到的是天气预报,不定时收到的是垃圾短信,还有人记得我吗?”
不良习惯还是新生活方式
许多人认为“宅”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年轻人失去动力、活力,为他们担忧。小林的父母也为女儿的“宅女”生活发愁:“她每天回家就对着电脑上网,一天只吃一顿饭,爸妈说十句话她只回答一句,既不和同学玩也不出门。我们年轻的时候,周末约上几个同学去爬山、游泳,多充实。现在的孩子就喜欢整天待在家里,真怕他们憋出什么病来。”
如此担忧并非多余。记者初略统计了省城各大医院心理门诊就医情况,由于长期宅居而引起心理疾病人数占就诊人数的10%,所患疾病多为抑郁症、自闭症。
山西医科大学神经学博士贺加贝对此解释:现代生活方式中存在危害心理健康因素。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健康同时,心理疾病发病率却升高了,这一切可以从人类进化角度予以解释。古人为了生存,必须在恶劣环境下进行艰苦的体力劳动,而大脑里存在一个“努力驱动奖赏机制”,劳动虽然辛苦,但能换回愉悦感,以补偿劳动的辛苦。现在人类亲历亲为的事情越来越少,劳动带来的快乐奖赏自然很少。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王洁认为,宅男宅女们如果长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过度依赖,对于个人身心的发展会产生众多不利影响。“人需要张弛有度,太紧了不行,同样的,总是太过松弛也不好。适当的压力,无论是人际交往的压力,还是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是促使个人发展的条件。长期处于安逸的状态下,逐渐地就会对各种东西丧失兴趣,严重者会感觉活着没意义。”
此外,性格内向者、自卑者、兴趣狭隘者都很容易成为宅族。“为什么宅男宅女们会沉迷于这样的生活方式,简单而言,在网络中可以轻松地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包括认同感、归属感和关爱等等。”省社科院研究员韩月娥解析,随着现代社会对个人隐私观念的强调,很多人不想也不敢对别人开放自己的内心。但是,人是需要情感交流和发泄的,当这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时,很多人会转而投入网络怀抱。虽然网络可以满足很多的心理需求,但是长期过度依赖网络,会导致社交技能的退化,长期在网络中寻求安全感,也会造成个人责任感的缺失。
少宅多动,贺博士建议,血清素能让人产生良好情绪,对心情、睡眠和饮食十分重要。脑内血清素含量高,人就容易快乐,反之则会郁郁寡欢。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变脑内血清素含量,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晒太阳,多晒太阳有利于“激活”大脑,产生血清素,从而对抗情绪低落、容易疲劳症状。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