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青是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一个深山里的编外老师,二十年来她既当校长、教师,又做保姆、义工,用青春年华灌溉了小山村里的无数孩子。——
“我们这里太穷,太想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这就是她的动力和希望。
2010年5月11日,编外教师张彩青在卧室休息。1988年秋,刚高中毕业的张彩青从河南西峡县嫁到了内乡县庙北村李家营,这个赤眉镇最偏僻的穷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被称为赤眉的“西大荒”,娃娃们的上学难一直是乡亲们最苦恼的事。张彩青得知后,便借了2间土房办起了学校,一办就是二十个春夏秋冬。
2010年5月11日,张老师为学生上语文课。办学之初,学校除了2间土房作教室外,其它什么也没有。张老师和乡亲们一起制土坯、搬石头,砌成桌凳,把婆家给她做嫁妆的木板拿来做成桌椅黑板;几年后,在几个村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建成了一座三间砖木结构的简单校舍,她和孩子们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校。
2010年5月11日,张老师为学生上语文课,为了纠正孩子们的方言,张老师下了一番苦功夫。目前学校一共有12个学生,一、二年级共2个学生,学前班学生10个。在这里,张彩青一人身兼数职,扮演着多种角色——校长、教师、保姆、义工……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全由她一人教。
2010年5月11日,张老师为学生上语文课,为了纠正孩子们的方言,张老师下了一番苦功夫。
2010年5月11日,张老师借村民家的灶火为孩子们做午饭。每天,张老师还负责把一个个孩子接来送回;中午,她下厨为孩子们做饭;孩子病了,她带孩子去看病就医。二十个春秋过去了,张彩青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娃娃,在她的启蒙教育下,不少孩子走出了山乡,考上了大学。
2010年5月11日,没有体育设施,张老师就带领孩子们玩游戏。
2010年5月11日,学前班的丹丹忘了“马”字的笔画,她怯怯地忘着老师。
2010年5月11日,午休后,张老师带孩子们到学校门前的小溪洗脸。
2010年5月11日,在学校前,张老师和丈夫商量托他为学生免费做课桌的事。二十年来,张彩青一心扑在学校上,家里的农活全由丈夫来做;自己的孩子从小就丢给了婆婆。
2010年5月11日,大病一场后,张老师收拾家中的课本重新搬回学校。2002年秋,学生突然增多,课本成了问题。张彩青在夜晚翻山越岭去给孩子们求书,回来路上被大雨淋透,积劳成疾的她为此大病一场,还曾昏倒在讲台上。
2010年5月11日,放学后,张老师和孩子们翻过山坡奔回家。2003年开始,上级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开始合校并点,张彩青的小学成了被合并对象。在乡亲们竭力争取下,小学保存下来了,但张彩青却被“断了粮”,她的学校成了“自负盈亏”的“私塾”。如今张老师月收入不到200元,但她毫无怨言,“编外就编外吧,只要能跟孩子们在一起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