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自立程度,决定了成熟度,“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已经是老皇历了,自己能够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找朋友。而平常就应该储备能力,不要把事情都弄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步。 —— www.
有一篇长微博《借钱的几点思考》被大量转发,我就不提供地址了,可以在微博上搜索到。
这是一篇转载的文章,很多人都有共鸣,而我没有。
我不喜欢考验朋友的人,我自己也不喜欢考验朋友。对于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患难之交往往被认为是朋友间的真义,古时候还崇尚刎颈之交,意思是不求同日生,但可同日死,义薄云天,不过,我更喜欢庄子所写:“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有很多朋友,也有朋友向我借钱,最多时,曾经借过十多万给朋友,也没立字据等,坦白说中间也曾经怕朋友不还,毕竟这个数额不少,但好在也没有,很久以后还了,不过的确也影响到了我的投资计划。有些是一两千的小钱,借出的时候,就当是送了,还回来时,觉得是意外之喜,倒也真没有遇到欠钱不还的情况。当然不是每次都借,总得看交情还有自己的情况,曾经有次朋友向我借钱,我的确不是不想借,但被股市套牢了拿不出来,一直也觉得内疚。
我总觉得开口向人借钱也需要勇气,如果不是实在困难,谁也开不了这个口,所以从道义上来说,只要力有所及,应当支持——前提是信任朋友的人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外借,那是傻瓜。我是顶讨厌那种平常根本没来往,一出现就是借钱或者通知结婚的人。拒之而快,躲之大吉。
借钱给朋友,更需要尊重,不声张,不催,也不把这个事情当作施恩,我对于曾经借过钱的朋友,反而更加谨慎,除非极其必要,不要求对方帮忙,避免对方误会成交换。
我自己极少向人借钱(一二百的零钱不算,因为我没带多现金的习惯,所以现金不足时往往借钱,立刻给对方要银行卡,尽快转账过去),2011年有段时间因为兑付期权出现现金流,向好友借了一笔钱周转,当月立刻奉还,仍觉得心里不太好受,因为感觉自己处理不好经济问题,还需要朋友伸出援手,给朋友带来麻烦。
我很喜欢李笑来的一句话:“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朋友之间,互助是应该的,但是,站在自我的立场,最好还是要独立、自助,多了解一些融资渠道,尽量不要向朋友开口,人有时候需要周转,未必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有些钱不好变现,比如股票、定期存单等,这样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到银行办理质押贷款的,因为有可信的质押物,所以相对容易,当然大额的就不好说,但同样的道理,大额的钱向朋友去借,这是一种风险转嫁的行为,如果真讲交情,不应该对朋友如此。
另外,珠宝首饰、古董等物品,也可以找到当铺质押,换取现金。
以借钱作为朋友交情的试金石,我更认为不妥当,如果是好友,不应该如此试验,如果是一般交情,不应该开口。衡量友谊的方式有多种,为什么一定要用借钱来作为唯一的指标?
向朋友借钱,有时候,需要考虑朋友的处境,尤其是非单身的朋友,经济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如果因为借钱而导致对方家庭产生矛盾,那样不好。
朋友是不是也有困难?——不要一看朋友拒绝就认为朋友居心不善。
朋友要不要和伴侣商量?——单身和有家庭,这是不同的。
朋友是否需要了解你借钱的原因?——是个人消费还是投资,这个概念也是不同的。
你有没有提出立字据甚至主动说付息?有没有主动说明还钱期限?——根本点在于,你有没有让朋友放心。
借钱的方式是怎样的?电话、短信、QQ这都是不同的,如果要借钱,是否需要拿出诚意?
你平常和朋友们的关系如何?你对朋友的了解度有多少?你给朋友的帮忙,是你以为的帮忙,还是朋友也认可的帮忙?
如果在逼不得已时需要借钱,还钱之后,要不要反省?要不要改进?能不能不借钱而渡过难关?
……
不要怪我思考得这么复杂,因为借钱本来也是复杂的事。人生本来简单,但是经由一些事情被搞复杂了:自己能够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找朋友。而平常就应该储备能力,不要把事情都弄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步。
一个人的自立程度,决定了成熟度,“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已经是老皇历了,不要凡事想着依靠他人解决,一个人,既要在物质上独立,也要在精神上独立,在这双重独立的情况下,又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清醒地进行决策,其实,原本产生不了太多问题。把问题控制在根源,不让它发生,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到处扑火救火。
当然,人总难免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遇到的时候,先找亲人帮助,如果不行,再找朋友,找朋友的时候,可以参照我上面的思考建议。
交友有道,尽量不要把朋友关系转化为经济关系,更不要转成经济纠纷。每件事情有它的规则,谨守这个规则,享受独立的可贵和友情的醇美、信任,我认为是更好的选择。
文/逍遥游·萧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