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斯芬克斯工作室(做最专业的心理工作坊)
欢迎关注微信:kyrenshiniziji (ky+认识你自己的拼音)更多漫画等你来
漫画作者:Hetica
解谜:感同身受并不是有爱就可以的
如果你是Mimi,你现在会是什么心情?“朵朵怎么能这样,我明明是好心。不就是失恋么,谁没失恋过呀。”
生活里这样的情景其实很常见。
如果说有过什么最失望的时刻,其中一种肯定是,我怀着满腔的激动/喜悦/悲痛,急切地渴望传递给亲爱的你,你却只回了我一个”哦”。我们期待爱能带来感同身受的默契,可这样的期待却往往会落空。于是,我们越来越少严肃地表达情绪了。我们害怕这样的失望感。
另一方面,我们总觉得自己能明白别人的处境,也因此经常很轻易地去评判别人的痛苦。当别人表达的痛苦超出了我们判定的“合理范围”时,我们觉得他们“矫情”、“作”、“小题大做”、“不够坚强”。更让我们愤怒的是,有时我们出于友爱,对别人的痛苦表达关心,对方却往往不会领情。
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其实,感同身受并不是有爱就可以的。感同身受直接倚靠的是一种叫做“共情”的能力。
共情这个名词也许陌生,但是却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人际交往的细节中。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情绪也调整得和对方类似。
共情的能力有高有低。越爱一个人,并不必然共情Ta的能力就会越好。这与性格和有意识的培养都有关——没错共情力是可以学习和提高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帮大家具体地认识共情,比如说女生被欺负了之后马上打电话给男朋友抱怨,我所遇见过的大多情况就是男生没有体会女生的心情而直接给出1、2、3、4的解决方法……这男生最好的下场就是被女友调转炮火轰个劈头盖脸。
那么作为男朋友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
要共情不要讲理。
如何共情?
“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感受和思想。”
共情,不需要拥有相似的经历。甚至有时候,有过相似的经历反而是有副作用的。人会因为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而想当然地去评价别人的情况。比如Mimi,她觉得自己又不是没失恋过,觉得自己完全知道朵朵的感受,并能够替朵朵做决定。这是现实中很多人的通病。即便是一模一样的经历,在不同的人身上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你们是不一样的性格,来自不一样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处事方式。用你的想法替他人做决定,完全不是“为她好”,而是你没有尊重彼此之间的边界。这种时候你也许觉得自己在表达关心,对方的感受却很糟糕,自然不会领情,反而会觉得受伤。
与人共情能够帮助对方释放负面情绪。想象有一个别人替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就好像我们负重前行时,有人走到身边帮我们一起背负身上的重担——我们就不再觉得那么沉重了。如果你想帮助一个负面情绪很重的人,先共情Ta的感受,Ta就会有余力去思考困难的解决方法。
共情力是可以提高的。将精力专注于观察和模仿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认真倾听,使用代入式的思维。然后采用这样的句式,“你是不是感受到……”,假如对方说不是,就请Ta进一步表达。这样的练习能够提高共情能力,不过这种提高是需要耐心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像Mimi这样情绪积极的人,究竟能不能共情到朵朵此时的负面情绪呢?你开心的时候,真的能感受到你好朋友/爱人的悲痛么?耶鲁大学今年10月发表了一个相关的研究,明天的图说文字为你献上答案。
Mimi有话说:斯芬克斯工作室的定位是Workshop Expertise——做最专业的工作坊。关注微信公众号kyrenshiniziji(认识你自己的拼音),与Mimi互动。你的声音有可能会出现在电台节目里哦!还有各类关于自我探索的线下活动等你来参与。或关注微博@Mimi谜妹,与Mimi私信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由斯芬克斯工作室(Workshop Expertise:做最专业的工作坊)授权壹心理发布,原始出处为微信公共平台 KnowYourself。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