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Ed Gregory
文:冯丹彤 | 心理圈
写在525
从4月25日到5月25日,我做了110个咨询。平均每天有3.5个小时,浸泡在别人的故事里。这些故事往往饱含痛苦与焦躁,也饱含着人最可贵的深情与渴望。短时间内接这么多咨询,催化了我体验到一个旧知识:人最害怕的不是不开心,而是失去别人或自我的深层的联结;人最渴望的不是幸福与快乐,而是尽可能的被别人和自我接纳。
因为咨询时间密集,好多来访者的问题,我只能在咨询中去想,留不出额外的时间再多琢磨、思考他们的问题。但是当我放下要替他们思考的渴望,反而触发了我更专注地倾听他们当下的能力,也许他们不需要我马上给我完美的答案、精妙的解释,但是他们渴望被陪伴、被倾听。这种在另一个人面前,做一次(哪怕仅仅是50分钟的有限时间)真实的自己、表露自己,就足以绽放出持续压抑的自我、让他们看到他们的渴望与需求、以及深层的恐惧与不安,促成某些转变。
感谢这些来访者,他们勇于面对自己的恐惧与担忧,勇于向一个并不比他们健康多少的人袒露自我,他们在命运面前的奋进与执着、坚韧和智慧,深深感动了我。同时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扰,需要暂时的支持与理解,但是往往是他们的困扰却点醒了我更多,让我看到了更多未知的自我。也许还原到咨询的本质,来访者和咨询师,不是谁在治疗谁,谁彻底地帮助了谁,而是一种共同的成长和改善,通过不断觉察和理解关系中的感觉与变化,促成了彼此走向健康,永无止境!
我的一个来访者曾说,每周在固定时间,能有一个人等待着与我交流,仅仅是想想这个念头,就已经很幸福。我深刻认同。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但凡能有一个人每天和自己聊一聊自己,听一听自己诉说,找到了被关注和理解的存在感,就不至于走进咨询室的门。
但是被倾听和关注越是难得,才更需要学习关爱自我、善待自我,从最简单的衣食住行、劳逸结合,去照顾自我。这些事情很小,我们也都知道,但是有多少人,从点滴之中去做了呢?我想,我们总是在贪求更多、索取更多,而忽视了关爱自己,爱护自己,其实很简单、很容易。所以,才把所有渴望得到的关爱与美满都寄托在别人身上、逃避自我关爱的责任。我想,这是提倡大学生过525这个节日的意义吧!不过对于关爱自我而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生活的态度。
——2015年5月25日 晚
写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阶梯教室
作者简介:冯丹彤,精神分析师,二级心理咨询师,长程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师。喜欢读书和写作,喜欢通过体验与觉察来实现更好的生活。QQ:324722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