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让你的记忆更鲜活
译者:邵绮雯丨壹心理翻译专栏·身心历程
至今已超过15年,我一如既往地保持日记的习惯。从11岁到大四的每晚睡前,我都蜷伏在床上重新梳理一天中发生的所有事情。虽然至今我都很有可能只是在一周内将我的想法胡乱记下一两次,但我发现睡前记日记对保持记忆而言是一个很有趣的方式,无论记忆有多无聊,若干年以后再回望还是很享受。
最近一项刊登于《实验心理学季刊》的研究显示,我每晚的习惯可能有助于在几周后再回忆具体某天的事件。重要的是,我可能比一些记日记的人更有优势,因为我是典型的在入睡前记日记,而不是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记。
认知心理学家Ágnes Szőllősi和她的同事对探索经记录及巩固的自传式的记忆,或者称之某人生活经验的个人的记忆在时光流逝后如何受到影响颇感兴趣。因为众所周知,睡眠对学习和长期记忆形成颇有益处,作者假设那些夜晚睡前记录整天事件的人比第二天早上才记录的人在30天后能记起更多。
为了验证这一点,Szőllősi和她的同事招募了109名年龄在18岁至25岁的年轻人在线记录日记。年龄范围被有意缩小,以此控制生理方面的影响,因为在夜晚,年轻人比年长的人做事更高效。
参与者被分成三组:晚上临睡前记录当天早前经历的事件的人(组别1);第二天早上醒后记录前一天事件的人(组别2);以及晚上临睡前记录前一天事件的人(组别3)。除了连续记录5天外,参与者也将他们所记下的事件进行个人重要性的评分(以1至5衡量),记录事件持续时间以及临睡前他们的睡眠时长。
三十天后,所有参与者被要求尽可能多地描述她们之前记录的事件,以及他们对重述的确认程度(以1至5衡量)。“回忆率”经重忆事件在最初在线日记中记录事件所占的比率来计算。
重要的是,这些组别的不同记录方式没有什么差别:在这三组中,记录事件的数量,描述的长度(字数),个人重要性的评分以及事件持续时间都一致。这些组别的睡眠时长也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相比于晚上记录的两组,在第二天记录的第二组参与者,其回忆率要低10%。虽然三组参与者的表现有所不同,但他们对其记录的确认性评分相差无几,换言之,晚上记录的参与者似乎不知道他们的记忆更加准确。另外,晚上记录对所有事件的记忆均有益,而与其对个人的重要性无关。
研究者得出结论,记忆的再现的时间(在这个实验中,记录事件的时间描述在日记中)会影响记忆重新整合的方式。但这又是怎么回事?Szőllősi和她的同事 当记忆处在一种“不稳定”的形式(发生在记忆再现之后,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于在日记中记录一项事件之后)时是很容易受到干扰的。当参与者在早上记日记时,所记录事件之后发生的干扰事件将会破坏巩固记忆的过程。然而,无论是当天还是24小时之后进行睡前记录,睡眠都会重新巩固及构建这些记忆。
为了长远地验证这个假设及因年龄所产生的生理性偏好的影响,这个实验也将在年长的成人中再次进行实验,因为他们相比于年轻人,对记忆和认知任务趋于在早上表现的更好。
如果你在考虑以记日记来保持快乐的记忆——比如假期,描述或记录你孩子成长的一个特殊时期,那么新的研究结果对此是很有用的。通过在晚上而非早晨记录你的回忆,你讲对这些回忆更加印象深刻。
然而,我自己的动机有所不同,我将会一直保持记日记的习惯,因为我渴望看到50岁的Jordan会如何回想11-18岁,以及25岁的Jordan。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翻译 邵绮雯 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susan.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