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心理咨询师,你是不是有病?

文:周弗逸 | 壹心理专栏作家

原题《心理咨询师一定更有病吗?》

记得有一次翻阅资料,蓦然看到心理学大师森田是神经症患者、心理学大师荣格曾患精神分裂症、心理学大师埃里克森患有神经症和精神病,另外榜上有名的还有霍尼、马斯洛、阿德勒等,的的确确,这也是一个许多来访者和普通人群所关注的焦点,心理咨询师一定都有病吗?你都有病了,又怎么HOLD得住我呢?甚至有一些对心理学一知半解的人,直接就嘲讽心理咨询师了——你是不是有病才干这行的。

其实从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讲,世界上就三种人——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常人,就是属于神经症,内心经常有男与女、生与死、成功与失败的纠葛与争斗。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一个人都无法幸免——都是病人。只是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敢于直面自己病痛的人——不讳病忌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所以中国的精神分析大师李小龙有个段子,他说——“心理学大师,最擅长研究什么的,基本就是此类型病人。心理医生,冶疗某类精神疾患擅长的,极有可能他就是此类患者。如果什么病都冶得不错,那么他一定病得最重”。

而我们看到的那些心理学大师,只要去读他们的生平,就知道他们的内心一直都处于苦难和挣扎当中——可谓拧巴之极,而越拧巴,反而越练就了他们解除内心疾苦的本事,当痛苦隐退、平静和喜悦现前的时候,也是他们开始行走人间、悬壶济世之始,他们要把自己毕生与自己内耗所悟,教给其他同样痛苦而善良的人们,让人们走出心灵的泥沼。

记得刚开始做咨询的时候,有一次,我的一个来访者问我,“你有没有痛苦过?有没有过不幸的童年和婚姻”?本着自我暴露,我点头承认,颇觉得不好意思。谁知道,来访者拍手欢庆、笑到打跌。这真是——说出我的痛苦,让你开心一下。其实,从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是希望寻找到经历过苦难的咨询师的,只有你品尝过痛苦的苦酒,你才会明白别人那种无法言说的磨折。

而实际上,很多心理咨询师走进这一行,也都是被苦难所引导,特别是60、70年代的人,他们有许多无法言说的痛苦,那些父辈所经历的贫穷、政治斗争、饥荒,都通过代际创伤的形式,在他们内心留下伤痕,比如这两个年代生的孩子,更循规蹈矩、更教条、更被约束,没有享受到许多鲜活灵动的父母之爱。但是从现实生活来看,60、70年代又是最幸运而成功的一代,他们读大学不要钱、又赶上创业的好时机,很多人都功成名就、生活康泰。但是内心,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理解,缺失的那一块却一直在呐喊和控诉,并让他们在现实生活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在伤痛的指引下,很多60、70后都走上了心理咨询师的道路。他们也是目前中国心理咨询界的中流砥柱。心理学家李梦潮就说过一个类似的观点,他说现实太让人痛苦和折磨了,许多做心理咨询的,就像农民起义一样,单打独斗,要打破人和人这样的压迫和窒息。而目前的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培训工作坊,就好象星星之火,在神州大地呈燎原之势。

而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心理咨询师就一定没有病吗?或者说,来访者究竟要选择怎样的心理咨询师才靠谱?

实际上,一名经得起检验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要经过专业学习、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这几部分完成之后,才可能承担接待来访者的重任的。而在这其中个人体验尤为重要。

个人体验,就是咨询师来访者的身份,找到自己的咨询师,每周固定进行心理咨询,解决自己内心的伤痛和情结。我们总说心理咨询师就像镜子,可以照出来访者身上的痛苦和人际模式,这面镜子究竟明不明净、通不通透是关键。如果咨询师自己都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话,就好象哈哈镜一样,把来访者照变形了,当你带着自己的伤痛来到咨询师面前,咨询师却带着偏见告诉你说是你想多了,是你不对你有病?你是什么感觉?

比昂对此有一个精确的阐述——“当婴儿把他的死亡恐惧投射給乳房的时候、他也投射了他对于不受干扰的乳房的恨和嫉妒。结果乳房被令人羡慕地感觉为具有从投射的恐惧中摄取意义的能力,而不是感觉为具有解读、然后再以一种处理的方式返回给婴儿的能力,它不是移除恐惧本身、而是掏空恐惧的意义,甚至连生命的价值——死亡恐惧的意义也掏空了”。这段话,我的理解是,心理咨询师作为来访者精神濒临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在来访者面前,当来访者需要从咨询师这里确认自己感受的时候,却被咨询师嘲笑为有病、想多了?这除了让来访者的痛苦得不到确认,更会让来访者陷入对自己感觉自我怀疑、感受变形的黑洞当中,这种恐惧已经在一个外力作用下变得更为黑暗深邃不可测。因此寻找咨询师慎之又慎、咨询师面对来访者也要慎之又慎。因为你的一句话,往往会扰动来访者脆弱濒临崩塌的整个世界。而来访者在找寻咨询师的时候,一定要理清思路,不是找权威、不是找人生导师,只是在找一个陪伴你走一段人生路的人。此时,内心的感觉、第一印象——顺不顺眼,合不合眼缘尤为重要,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否则在以后的关系里,可能你会把自己像供品一样的献祭给一些没有处理好自己情结的咨询师,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而一个经历过比较长的个人体验、并在心理咨询行业浸淫颇久的咨询师,看上去都精神饱满、气质灵动、令人如沐春风。这也是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所带来的福利,首先咨询师在处理了自己的伤痛之后,轻装上阵,内心会少很多包袱、个人也更自由不受限,单是这一点就是极好的身心保健了。很多咨询师都会持续做个人体验,个人感觉,做个人体验胜过打针吃药和补品,每周和自己的体验师定期的一次会面,会将这一周的心灵瘀堵物都排泄出来,轻松进入下一段旅程。

而作为咨询师,接待自己的来访者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共情与陪伴的过程,既保持了自己内心的警觉和敏感,又有着情感的深刻链接和互动,虽然工作中会比较累,但是当和来访者信任同调之后,其实是一种互相滋养的状态。所以很多女咨询师都显得非常年轻美好,因为她们对人充满了好奇和好感。而很多男咨询师都清风徐来我自盛开,让人觉得格外舒适与安然。

所以,你说心理咨询师究竟是有病还是没病呢?

如果你也想成为心理科普的专栏作家,请勾搭小编,抛个人简介及文章至邮箱2944303170@qq.com

作者周弗逸,曾为资深媒体人,今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只因深信,陪伴就是力量。微信号fuyixinli,咨询电话18938856130(可短信预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咨询师,你是不是有病?  咨询师  咨询师词条  是不是  是不是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综合

 如果回到18岁,你想告诉自己……

如果时间可以倒回到18岁那年,我一定告诉自己,努力读书,好好生活,开始思考人生和为梦想而行动。如果回到18岁,你会告诉自己什么呢?——我常开玩笑说,我之所以是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