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诉我:找自己身上的缺点,遇到了就改掉,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喜欢你。我问:可是如果我并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呢?更何况我也未必就真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我。
完美,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是一个褒义词,它旨在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人。我们经常说某某人亦或是某某事物非常完美,一般大都可以理解为几乎没有什么缺点,当然在这件事情上你也不能过于较真,因为“吹毛求疵的人即使到了天堂也能找到瑕疵”。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知道孔老夫子在说这话之前是否已经把自己排除在了人的行列之外,总之后来人只要谈起“圣贤”二字,头一个想到的肯定会是他老人家。至于他的优点与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我自是无须骜述,然而究竟有什么缺点,却是无人知晓,想必“孔圣人”就是如此而来。其实也难怪,几千年前的事情,谁还能够记得如此一清二楚,不过他的缺点肯定是不会太明显的,否则太出众,“坏事传千里”哪里能够放得过他。
鲁迅先生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有人可能会觉得其和孔子所言相似,其实耐心人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其的落脚点不同:孔子是说“人都是有缺点的”,鲁迅当然也承认,但是鲁迅更加强调“战士”与“苍蝇”,从而肯定了“有缺点的战士”。
结合孔子和鲁迅的这两句话,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而为人就肯定会有缺点,缺点具有某种合理性。对于前半句,几乎所有人都是认同的,但是于后半句恐怕就未必了,大多数人一见到“缺点”两个字就会感冒,他们信奉完美主义。从一些诸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宣传口号便可小窥一二,连奥运后不也是“更高!更快!更强!”吗?
对于缺点,我并不愿意去谈那些极端的东西,因为对于极端的东西我们只能用极端的思维去思考;我也不愿意去谈那些大家都公认的东西,一来早有定论,二来实在是没有必要,三来着实有标新立异之嫌。那么,我该谈些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谈作为普通人所具备的的普通“缺点”为好,这样也就不会引起一些人的强烈争议了。
直。虽然很多人都声称非常喜欢说话很直的人,但是私下里聊天,大多数人并不像他们所标榜的那般实事求是。其实这也难怪,谁都愿意听好话,都愿意接受夸张的表扬,而不愿意接受可能并不夸张的批评,本性使然。但这并不能证明“直”就会没有市场,魏征不就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吗?有人说:其实“曲中有直”才是王道。我承认,但是你不能指望全世界人民都如同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般智慧,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智商与情商,你没看到越来越多的央视良知主持人和编辑等开始辞职吗?他们尚且如此,你就更不能对一个平头老百姓奢望过高了。我就是一个性格秉直的人,我的经历告诉我,这至少可以与人用“心”交流,而且这也正是很多人在孜孜以求的东西,大多数人只是虚伪惯了,突然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罢了!
偏执。中国人做什么都讲究“度”,尤其是炒菜的时候,厨师教徒弟放各种调料总是说“适量”,至于究竟什么是“适量”,就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了,只能自己体会,重在长时间的把握,这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按照如此标准,那么“执着”就是“适量”,“偏执”就是“过量”了。然而过量却也未必就不好,毕竟一个人一个口味,不是还有重口味吗?诚然,宽广的高速公路走起来会令人和车都十分舒适,但走的人和车也势必会很多,拥堵就在所难免了。这就好似大家这些年都热衷于北上广一般,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大多数人的“X漂”与“蜗居”,正所谓“背靠大树就真以为自己成了大树”,这很搞笑!偏执就是独木桥,走的人会很少,但享受到的风景却是独特的,最终的结局也将是真正属于自己。更何况,其实大多数时候,人生最初的选择并不会有什么对错可言的,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错的也会变成对的,就怕你坚持最多的还是自己的不坚持。
悲观。生活在这个和谐社会,每天都充饰着无限多的正能量,也会总有人让你时刻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然而伴随着新闻自由度的逐渐放开,你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并不像《新闻联播》里描述得那般美好,原来“车祸每天发生,只是各有视角不同”,原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变得十分正常,原来食品安全就在我们身边……这个时候,无论你让我怎么乐观都没有用,血淋淋的真实就摆在你我的眼前,除了悲观还能什么?股神巴菲特说:“投资的时候,悲观主义会对你有用。”其实不仅是投资的时候,乐观并不代表积极,悲观并不代表消极,悲观更多的是让你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与人,然后对其可能造成的最大消极结果作出预测,这样即使最终天塌下来,也能够做到泰然处之。
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中说:有人会因为你的缺点儿讨厌你,但也会有人因为你的真实而喜欢你。我们不必让那些本不喜欢我们的人爱上自己,而是要坚持让那些本该喜欢我们的人发现自己。
在我看来,缺点其实就是我们与他人最大的不同,只要不是触碰法律亦或是公众的底线,拒绝虚伪,真实就好,别忘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早晚都会吃亏。
缺点是一种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