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隔离
隔离往往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令他离开相应的环境,或者剥夺其参与相应环境的权利,使孩子感到无趣、压抑、孤独或痛苦,从而减少不良行为。 隔离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中经常使用的惩罚措施,它往往是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令他离开相应的环境,让他独自在另外的环境中呆几分钟,或者剥夺其参与相应环境的权利,让他待在一边,使孩子感到无趣、压抑、孤独或痛苦,从而减少不良行为。
由于年龄不同,具体的隔离方式可以不同。对婴儿而言,让她们蹲在地板上、坐在椅子上都是较好的隔离方式;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让他独自呆在枯燥的房子中则是较好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
(1) 隔离的时间。
隔离的时间一般以一岁一分钟较适合。通常情况下,对2岁~12岁的孩子都可以使用隔离的处罚方式,2岁以下的孩子自我意识和自制力还很差,不适于隔离;同时,1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相当的自制力,隔离效果也不明显。一般情况下,在发生不良行为的10秒内,就应该采取隔离的措施,要干净利落地把孩子送到隔离地点,不要过多解释和拖延时间。
(2) 隔离的地点
如果有条件的话,家庭中应该有一个隔离室,没有条件时可以用厨房、厕所、卧室、做隔离室,也可以以门后边、墙角做隔离的地点。不要把能够使孩子产生恐怖感觉得地方当作隔离室,以免造成儿童的惧怕、过敏行为,当然,也不能使隔离地点比他离开的环境更有趣,他在那里很开心,就起不到隔离作用了。
孩子在隔离时,其他人——包括大人、小孩都不能“注意”他,不能和他交流说话,否则没有效果。
在隔离中,孩子也可能喊你、叫你、与你谈话、提出另外的要求,甚至自己从隔离点出来,等等,这时父母要态度坚决、不理他,只有到了时间才能撤掉隔离,孩子自己撤掉的要重新开始隔离。
(4) 使用记时器
为了使隔离的时间准确,应该使用记时器或能响的钟表。宣布隔离几分钟后,立刻定时,只有铃声响了才能解除隔离。使用记时器是为了避免父母忘记孩子在隔离——有时有这种情况,增加隔离时间,有时提前解除隔离,同时,建立起期待解除隔离的条件联系,容易使孩子消除不良行为。
有些行为非常适合隔离,如打人、取笑其他孩子、和父母顶嘴、抢别人的玩具、大叫大嚷、损坏玩具、吐别人或威胁要吐别人、虐待动物、打小报告、乱扔食物、做危险的事情以及对他人不礼貌,等等。但是,也有一些行为或孩子不适合隔离,如生气、和父母闹别扭、没有做家务、没有做家庭作业、有恐惧行为、有孤僻行为、喜欢独处的孩子,等等。
二、制止、否定和斥责
制止、否定和斥责是家庭、学校中经常使用的矫正行为的方法,其中斥责是标准的惩罚,制止和否定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惩罚作用。
例如,两个孩子打架,应该马上制止,跟着进行否定,使之明白打架不一定是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然后对有错的一方或双方进行斥责。
这三者能使孩子认识到当时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从而在今后更少发生类似行为。
三、相互抵制策略
当孩子做出某种行为时,与这个行为相对的行为就不能发生,利用这个规律来改变矫正儿童的行为,就是相互抵制策略。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手写字时,手就不能同时干其他事情;说话时就不能唱歌,往前看时就不能往后看,向东走就不能同时向西走,看电视时就不能同时看书,等等,这些现象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当你做出某种行为时,与这个行为相对应的行为就不能发生;或者说,当某一器官做出某种行为时,它就不能同时做出其他行为。利用这个规律来改变或矫正儿童的行为,就是相互抵制策略。即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刻引导与之相反的行为出现,代替这个不良行为。
三年级女生小兰父母离婚后,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对她常常有暴力行为,但她没有在家庭中发泄对父亲不满的机会,相反,却无意中在学校里学会了攻击同学。由于她的情况比较特殊,同学们也能忍让,但小兰的攻击行为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后来专家利用相互抵制策略,交给她一个方法:当她感觉到自己有打人、攻击他人的冲动(想法)时,就立刻用两手拍节奏,并且口中说出:“一、二、三,不打人;一、二、三,不打人。”没有多长时间,小兰攻击他人的行为就消失了。
利用这个策略时,关键的是先找出与要改变或矫正的行为相反或相对的行为;或者找出一种行为,当孩子做出这种行为时,要改变或矫正的行为就不能出现。在一般情况下,要和孩子签订合同,一旦达到合同,孩子就可以得到最喜欢的强化物。利用这个策略,实际上是通过配对建立新的条件联系。所不同的是,需要改变的不良行为是作为条件刺激出现的,我们的目标是刺激一出现,就反映出需要的行为,并通过强化物慢慢消除掉不良行为,即这里的刺激行为。
与人——让每个生命自然绽放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有任何感想或问题也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