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访谈》节目主创及特邀专家。著有《幸福“心”帮助》、《实用循环式心理咨询技术》、《杨凤池焦点咨询对话录》等。
来访者:小薇,某公司职员,29岁
杨凤池:能不能描述一下,当时被炒的经过?
小薇:领导找我谈话的时候,看起来非常严肃,说最近我的工作令她非常不满意,做事经常出错,态度也冷冰冰的,一些新来的同事觉得和我很难接触。她觉得我已经不适合这项工作了。
杨凤池:你当时心里什么感觉?
小薇:当时心里比较震惊,因为我认为理由不成立。我做事一向比较认真负责,老板很放心。我的性格也比较随和,跟同事的关系很融洽。
杨凤池: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老板要你离开呢?
小薇:我怀疑,有些同事看到我跟老板距离很近,心生嫉妒。
杨凤池:你有没有去证实一下你对老板的这些猜疑?
小薇:没有。老板是个40来岁非常成熟的女性,事业有成。她既然作出了辞退我的决定,必然有自己的道理。就像两个人谈恋爱,然后他说我现在不喜欢你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去问他为什么。这个可能是我的性格吧。
杨凤池:为什么你在讲职场关系的时候,用了恋爱这种情感关系来举例呢?
小薇:因为当时她责备我的时候,我并没有反驳她,只是把最近工作的一些日程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向她详细汇报了一下。而且从我自己的反省以及同事的反馈中,我并没有出现她所讲的那些问题。所以我只有从工作以外的关系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当时我的确有些莫名其妙,本来有一个好朋友一直在帮助、关心我,我也在尽可能为她工作,而且在工作和情感方面,我也清楚是不可以混淆的。
杨凤池:你在说这件事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觉?
小薇:现在也没有什么很明显的情绪,当时觉得挺委屈的,因为我完全是为她好。
杨凤池:你叙述的时候一直很平静坦然,不为所动。这让我产生一个思考,在你很小的时候,跟亲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小薇:小时候一直是姥姥带我,对我比较宠爱。上了幼儿园以后,就跟我父母接触多了。我爸妈心里对我很重视,但是不善表达。
每到周末才能回家,人家爸妈都是敲锣打鼓欢迎孩子,我回去时家里静悄悄的,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我?我就跟我爸妈撒娇、抱怨地说了,他们却觉得很好笑。
杨凤池:还记得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从姥姥家回到父母家生活的吗?
小薇:小学一年级。那时放学姥姥还去接我,我总喜欢在姥姥家多待一会。
杨凤池:跟父母住和跟姥姥住的时候比,有什么区别?
小薇:在姥姥家感觉比较快活,有很多伙伴,气氛比较好吧。和父母住的时候,感觉比较孤单,后来还有点压抑的感觉。
杨凤池:我现在产生了一些联想,你可能不是跟老板距离太近了。咱们的谈话一直比较缓慢,声音也比较低。我就想象,你可能平常跟老板说笑的情况都很少。但是同事会看到你们经常在私密的环境交谈,而你声音低、调子慢等不善于沟通的特点,容易被同事们误解为:“她跟老板有特殊的关系,用老板的势力压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吻合你的感觉?
小薇:我觉得这个好像比较吻合。
杨凤池:这么说来,老板解雇你,不是因为关系过密,而是因为老板在工作之余还真想把你当朋友,可发现不管动用多大的热情,似乎永远焐不热你的心,她就丧失信心了。
小薇:对,老板开始对我也确实不错,我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她还带着我找房子,还送我一些她闲置不用的电器。其实我这人就是这样,并没有做什么错事,所以觉得很无辜。
杨凤池:假如是这样的话,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薇:可能是我自己的交流、沟通的方式跟别人有所差异,但是我自己并没有很明确的觉察。
杨凤池:这种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呢?以往的什么生活经历有可能让你跟其他人交流时,出现情感表达上的障碍?
小薇:我感觉自己好像一直是这样。
杨凤池:对,很多年了,但你不是一生下来就这样。
记得你说过,你小时候有一段很轻松愉快的时光。到了父母身边以后,他们都不苟言笑、不善表达,这时你去跟谁表达呀?久而久之,浓厚的感谢就变成简单的“谢谢”,活着能省就省,一个“谢”字就算表达完了。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小薇:会有,中学以后就是这样。我上初一的时候,回家还喜欢跟父亲讲讲学校的事。后来就不怎么愿意讲了。父亲也说他不懂得交流的方式,后来我和父亲出现问题,我就写信给他。
杨凤池:为什么写信而不直接说呢?
小薇:我觉得好像不太好面对他吧。
杨凤池:就是说在你很小的时候,父母很少跟你表达丰富的情感,你也很少跟他们交流切身的感受和情绪的体验,这样一种经历已经很多年了。通过咨询,可能会让你意识到,并不是你跟老板太近了,而是你跟老板表达亲密情感这方面做得不够,让老板觉得你老是跟她保持距离,怎么也培养不成朋友。同事之间可能也是这样,你同意吗?
小薇:同意。
杨凤池:你在姥姥家的时候很快乐,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但跟父母住以后,父母的生活工作方式是冷静镇定、坦然理性,跟姥姥那儿的情况不一样。小孩子从一个特别愉快的环境到一个比较沉闷的环境,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把其中顺畅的情感抽掉才能适应。不知道你是不是赞成?
小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杨凤池:你在童年早期把自己的情感隔离起来,这种现象叫做作情感隔离。常人在叙事的时候伴随着情感,而你仅为单纯的叙述,这样就让人觉得沉闷。你要跟人成为特别好的朋友,建立融洽的关系就有困难。一开始的时候,你讲被炒鱿鱼的经过,很平静,把其中的情感全抽掉了,这让我感觉跟你交流好像碰到一个很大的阻碍。说到这一步,你看是不是可以作一些改变,使情况好转一些呢?
小薇:我可以尝试作些改变。
杨凤池:那你现在清不清楚,应该朝着什么方向改变?
小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内心的感情和情绪,更加外露出来。
杨凤池:还要注意一点,将来你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排除掉可表达可不表达便不表达这样一种无意识的倾向。因为这是你很小的时候,父母家里笼罩的气氛。在你跟父母之间这样交流是可以的,但在其他环境里这样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会让人家产生误解,她为什么不像我们那样表达她自己的情感呢?是不是对我们有意见、有偏见呢?我想咱们光讲道理可能还不够,下面我们再做一遍练习,把开头的时候你讲的老板给你一个难堪的“新年礼物”这件事情,把情感重新加进去,再讲一遍听听。
小薇:好的。那天早晨,我准点上班,然后整理文件。
过了大概半小时,老板叫我去会议室,然后她非常严肃地坐下来。平常她交代工作都是带着笑的,我觉得非常亲切。当时我心里就有点紧张,然后她说,我觉得你最近的工作令人非常不满意,经常出错,和同事也处不好,新同事说你好像拒人千里之外似的。我当时觉得挺奇怪,怎么会这样?因为一直觉得跟同事相处挺融洽的,而且做事应该也没什么差错。但是当时可能太震惊了,也没顾上跟她辩解,只是说我最近做了哪些,还有些工作需要以后的人来完成……
杨凤池:好。我感觉你刚谈的和开始谈的有很大区别,第一次我觉得你好像只说了概念,这次我能体会你当时的情绪。有一些关键词起了重要作用,比如“觉得挺奇怪,心里挺紧张,觉得她挺严肃的,我太震惊了”。
小薇:听您这么说,我才知道可以这样跟人交流,别人才容易理解我的心情,有利于我们相互了解和交往。
杨凤池:对,以这样的方式去表达,会让别人更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你内心的状态和你的情绪,这样人家才容易走近你。另外要特别注意到,在你跟我进行的对话里面,哪些对话效果最好,你把这个经验用到跟其他人的交流中去,就有利于别人更好地理解你。
小薇:好的。我今天很有收获。
杨凤池:迈出了第一步,坚持从小的改变做起,以后你会有很大的变化,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希望今后你工作顺利,交更多能敞开心扉的朋友。
小薇:谢谢您!
咨询师的思考
小薇前来咨询时的目标不明确,或者虽然有一目标,但并不是通过咨询就能够实现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们谈到他们目前的生活和各种关系,仅仅是他们心理生活的表层。个人只能觉察到自己现在的关系,以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小薇现在的言谈举止是模仿并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模式的结果。利用现场角色扮演,让小薇看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她树立一个新的模仿对象,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积极的转变。
半个月后
小薇又找了一份新的工作,正在努力和新公司的同事加深了解。(微信didaxinxie)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