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自我分析”
心理咨询的设置一般为50分钟/次/周,按1小时算,一周共7天每天24小时共148小时,来访者在咨询室的咨询时间仅为1/148,来访者大部分时间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独立处理、练习处理自己的问题。在咨询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发现在于,来访者真实的改变很多是在生活中发生的,而不是在咨询室咨询的过程中。
现有的心理咨询模式,在处理来访者的“自我分析”上,除了布置家庭作业,几乎没有系统的方法可以教给来访者,而“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的重点,就在于培养来访者的“自我分析”能力,在咨询的过程中通过咨询师的指导、示范让来访者习得这种能力,来访者离开咨询室之后,可以在生活过程中应用这种方法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利用咨询室之外的时间。
尽管自我接纳被大多数心理咨询模式当作咨询目标,但是大多数流派都以认可自我接纳本身为前提,先是告诉你没有做到自我接纳,并且告诉你自我接纳是好的,然后教你各种方法让你想办法做到自我接纳。如果可以接纳“不自我接纳”本身,那还有什么必要去改变?
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前提是:自我接纳本身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所以要做到自我接纳,如果做不到,就会怎么怎么样。问题是,自我接纳的目的是什么?我见过很多初学心理咨询或者自我成长的人,没有学之前觉得自己挺好的,学了之后,发现自己身上都是问题,有很多人为了不能自我接纳而对自己产生很多自责和内疚,结果不仅没有“成长”,反倒产生很多问题。
那么,自我接纳的目的是什么?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自我接纳本身只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最终目标(比如幸福、快乐)的工具,但是很多人把它本身当成目标,结果往往忘了:幸福、快乐有更直接的途径。
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的病理学理论认为:问题不是来源于问题本身,而是来源于当事人对问题的不接纳,尝试去改变而又无力改变,所以痛苦。如果可以接纳问题本身,接纳不接纳本身,就没有失落、没有痛苦,如果有,这种痛苦也是当事人选择,愿意承受的。所以,尽管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非常重视自我接纳,但仅把它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
三、咨询过程的灵活性
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的咨询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灵活,不像精神分析对任何问题都对分析它的成长历程,也不像很多短期疗法一样,什么问题直接想办法解决。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承认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原因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整理出“短期问题解决模式”与“长期自我成长模式”,当问题具体一定的现实基础、应对能力不足时,通过短期问题解决模式来咨询,当问题具有长期的形成背景、复杂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原因时,则使用长期自我成长模式来咨询。
在咨询的切入上,不像精神分析凡事都从需要、情绪、潜意识去着手,不像认知疗法凡事从改变认知着手、也不像行为矫正凡事从控制环境入手,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在理论上强调心理结构之间的相关影响与相互依赖,认为任何一个方面的改变,都会带动其它心理结构的改变,所以将咨询的重点放在“最容易切入”和“最容易调整”的方面,然后带动其它方面的改变,而不是执着于一个方面。
四、重视选择与承担
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的病理学理论认为:很多时候,心理问题不是来源于问题本身,而是来源于对“问题”的不接纳,想要去改变却又无法改变,所以才痛苦,如果不需要改变,也就不会有“问题”。
以此为基础,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上,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认为:幸福是一种选择,痛苦未尝不是。如果我们允许自己“痛苦”,允许自己“有问题”(精神分裂症等无自知力的患者除外),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痛苦。
原因在于:一真正的痛苦是来源于无法改变痛苦而产生的无助,而不是痛苦本身;二、痛苦本身一般都不会持久,而且很多时候确实可以带来成长和改变,所以充分去利用、体验痛苦,既可以丰富人生阅历,又可以促进成长,促进最终的幸福。
在自我分析心理咨询模式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协助来访者分析痛苦的影响与过程,并且在适当的时候鼓励来者去选择痛苦,选择短暂的痛苦所带来的长期成长,并为可能的结果承担现任。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分析的目的是让来访者重新去评估自己的选择,评估自己改变的目的,重新确实自己的方向,并为可能的选择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的向“幸福生活”去改变。
五、重视对原理的探究
据统计,目前已经有的心理咨询流派、方法有近1000余种,保持活跃的也有几十种,但是大部分理论都只是一种具体的方法或技巧,而不能算做是完整的理论。在笔者看来,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理论应该包括: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病理学理论、核心假设以及心理咨询方法,大部分理论都只有最后两部分内容,部分理论也对病理学进行了介绍,但是像精神分析一样完整的理论,实在太少。
理论不完整,并不会影响一个流派、方法的实际效果,但是却会影响当一个方法无效时的应对方式。如果一个方法对人格结构、人格发展、病理学理论有一个完整的假设,它就可以解释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原理,当现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时,也可以在原理的基础上寻找其它方法,方法本身只是理论推导出来的工具。
但是当一个方法没有“理论”基础时,一旦方法无效时,就不知该何去何从,从学习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讲,没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很容易把方法本身当成的目标,而不是对心理原理的把握,当方法无效时,就会对整个咨询产生困惑。
作者:袁小华 来源:自我分析俱乐部 袁小华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