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好孩子不一定要乖

 在大人眼里,比较喜欢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不顽皮不吵闹,也不会惹事,可实际上这并不是好孩子的定义,做一个好孩子,当时却并不一定要乖,所以家长们不能用这些去衡量孩子的好坏。

  所谓“乖孩子”,常常能够满足家长或老师的需求,事事顺应大人的安排,让大家觉得自己很懂事。而且,就算是大人安排的事情有问题也不会提出来。因而,这种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的孩子,将会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真实需求,个性顺从,讨好和懦弱,抗挫折能力不强,内心压抑而导致痛苦。也许你会更钟情于乖孩子,因为他们小时候总让人特别舒心,更没有想法子惩罚孩子的烦恼。殊不知,孩子往往自我惩罚了。一般来说,小时候,大脑发育水平低,感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低,所以大人眼里孩子很乖,也很健康;长大后,大脑发育水平提高,变得更加“敏锐”,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无法承受,就可能出现各种心理疾病。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乖孩子就像是苹果,与之相对的熊孩子则像草莓,草莓出问题了,大都在表面很容易及时发现,而苹果出了问题,很多都藏在里面,外表却依然光鲜。所以,乖孩子一旦受伤,则是内伤,而且伤情更严重。所以,父母更应该关注乖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一味的因舒心而陶醉、因放心而忽视了乖孩子

  那么,如何让孩子成为“好孩子”,而不是“乖孩子”呢?心理专家建议抓住两个关键期。

  0~6岁是孩子个性形成的第一个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父母如果鼓励孩子去尝试,并且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那么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如果父母过于包办,经常使用“不要”、“不行”、“你必须”等禁止性的语言,孩子的天性则会受到压抑,变得顺从、胆小、懦弱。

  第二个时期就是青春期,在12~18岁。在这个时期,很多小时候很顺从的孩子开始反抗父母和老师。所以,家长要转变心态,把孩子的逆反看做是孩子成长的机会。从小事入手,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学会示弱,让孩子有机会超越家长,慢慢地让他承担起责任。沟通时使用商量的语气,要让孩子体会到你的尊重,满足他自我成长的需要。

其实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家长眼中所谓的乖孩子,其实内心世界是非常的脆弱的,这样的孩子承受不了更大的压力和打击更容易受患上心健康疾病,因此家长需要纠正他们。

与人——让每一个生命自然绽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好孩子不一定要乖  好孩子  好孩子词条  一定  一定词条  好孩子不一定要乖词条  
综合

 醒醒吧,这爱恋不过是场crush

菇凉菇凉,你有多少次把crush误当做love了呢?或许你不会承认“曾经短暂热烈地、又羞涩地喜欢过他”,但的确有过那么一小段时间,因为这个人,你心花怒放,你七窍...(展开)

综合

 美女配丑男的心理根源

心理专家进行的研究显示,外形漂亮的雌性古比鱼通常会在其他雌鱼竞相“追求”一名雄性古比鱼时表现出极强的竞争意识,哪怕这只雄鱼外表与自己并不般配,而人类往往也是如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