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心理咨询:为什么我能帮得了别人,却帮不了自己?!
C女士按时来到,状态良好。报告说,自从上次心理咨询以后,感觉好多了。她告诉我,关于她很担心老板会怪罪她的那件事,她鼓起勇气,和老板交流过了。老板坦诚的告诉她:当这事刚发生的时候,是有点生气,但想到这是她的工作,她只是做了该作的事,也就不生气了,也没用因此而怪罪她。顺便,老板告诉她:其实他还是很欣赏她的工作能力。
我启发她:“这半年来,老板并没有怪罪你,更没有想开除你。然而,你却经常担心,担心不知道哪一天老板就会解雇你。这‘多想’害得你焦虑了长达半年之久,你不觉得这些苦受的冤枉吗?”
她笑了,“是有点冤枉。为了那些根本没有的事,自己吓唬自己。”
“这是一个经验教训。以后遇到类似的事,尽量不要只是往坏处想,多往积极方面想想。至少,你这么想的时候,会好受的多。”
她点头承认是这样的,并表示以后遇事时,尽量往好处想。
“还有个问题,陈老师,我想请教你。”
“好的,请说。”
“很长时间了,每天要下班时,都感觉头皮发麻,不知是何原因,是否是因为累了?”
“有多个原因会导致头皮发麻。对某种事物的恐惧,心理上的厌恶或排斥,身体上的不适,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等,都会导致头皮发麻。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皮发麻?”我问
她思考了一会,“我觉得可能是在公司里产生的恐惧、对那个同事的厌恶和排斥,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等导致了自己头皮发麻。”
“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原因,那么消除这些症状的一个途径就是消除对工作的恐惧,以及对同事的厌恶。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消除这些恐惧和厌恶。”
“嗯,通过上次的心理咨询,我明白了,这恐惧其实是来自过去痛苦的经历和消极的思维模式。所以,要消除这恐惧,关键不在如何改变别人,而是要改变自己。”
“对的,要改变自己,”我回应道。
“这些负面思维和不确定感让我失去了客观的判断力。比如说,如果有个同事给了我一组他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我能很清楚的看出对或错,是真实的或是假性的。然而,如果是我自己通过实验而得出一组数据,我却很难判断。对于事情也是一样,如果别人来问自己某事该怎么做,我会有明确意见该怎么做;而当自己遇到事情,则没有主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你觉的”,我问她,“人的判断力是受理性影响大,或是受感性影响大。”
“当然是理性了。”她不假思索的回答。
“错了,人更容易受感性的影响。在大部分时间,是人的情绪在控制着人的理性,而非反之。人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自己大脑理性的分析。很多时候,人以为自己在做客观理性的分析,其实这些分析都是在情绪的驱使之下做的。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比如上周,你问你同事一个问题。如果你心里不是总是担心别人在孤立你,你可能会很容易意识到可能是没有听到你,或是以为你在和别人说话。如此,你也不会多想,更不会那么难受。但是,因为你的担心导致你以为她是故意不理你。你这么一想,心里会更难受,这个难受让你更相信这个感觉,就以为她真的就是要孤立你,就越发难受。”
“再比如,”我继续到,“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想这个人的缺点;而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自动的想这个人的优点。这说明,是人的情绪人引导人的思维,而非反之。”
她沉思了一会,点了点头,“嗯,是这么回事。”
“为此,当别人问你问题的时候,因为你的情绪不介入,所以你的思维不受情绪的影响,能客观冷静的分析并做出判断。然而,当涉及到你自己的事,尤其是重大事情的事的时候,你的情绪,比如紧张、不安、担心、焦虑等就会产生。这些情绪会困扰你的思维判断,导致你无法确信自己大脑的判断了。”
听了我的解释,她感觉很有道理,“那,如何让自己从这些负面思维和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呢?”
我教给她一个诀窍:“当你遇到自己犹豫不决的事情时,就想象另外一个人前来询问自己这件事该怎么办。然后回答这个人该怎么做。这个回答就是自己客观理性的判断,让自己相信大脑的判断。在这一刻,要相信自己的大脑,而不是感觉,因为此时的感觉已经被焦虑症扭曲了。”
“嗯,我知道了。回去后我就尝试用这方法。”她的表情明显高兴了。
“陈老师,我还有个问题。”她问道。“请帮我分析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为什么这么担心自己会被孤立?”
我分析到:“这可能与你小时候被奶奶孤立的经验有关。你多谈一些小时候被孤立的经历,我会帮你做些调整。”
“小时候,妈妈和奶奶关系不好,而自己又常在奶奶那里。很多次奶奶分东西给表弟表妹们,没有自己的,同时还说一些很伤我心的话:如:你妈妈不给我东西,你却来吃我的东西。这些话让我感觉非常糟糕。”谈这些事的时候,她哭了,哭的很伤心。
我问她:“当你现在感觉到自己被孤立的时候,比如那个同事召集会议,通知了所有的同事,唯独没有通知你。在那个时刻,她的感觉和小时候奶奶给表妹表弟东西而没有给自己时的感觉是否相似?”
她显得恍然大悟:“是的!陈老师,就是那种感觉!”接着,她又显得很伤心:“我该怎么办?”
“去感受这种被孤立的感觉,提醒自己这是小时候内心小孩的感觉,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了。”
接着,我建议她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想象小时候奶奶给孙辈们分东西时的场景。姑姑送给奶奶一盒月饼,奶奶把他们叫过来,有堂弟,表妹。奶奶给了他们每人一个月饼,唯独没有给自己。自己眼巴巴的看着奶奶,希望她也能给自己一个。想不到奶奶看着自己,冷冷的眼神,冷冷的语调:你妈妈什么也不给我,你反而来吃我的东西!”
这时,她开始哭泣了,哽咽着说,“我感到很委屈,也很难受。他们都在嘲笑我。”“这时,”我轻轻的提醒她,“长的后的你出现了。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装,轻轻的向自己走来。来到你跟前,蹲下身来,安慰你说:‘不就是一个月饼吗,你长大后会吃到许多比这更好的……’然后,那个大姐姐把你抱在怀里。你能感受到她温柔而有力的胳膊吗?”我问。她点了点头。
“就去体会这种被拥抱的感觉,去感受这个大姐姐有力的双臂,她温暖的胸膛,感受她的呼吸、她的心跳。你能感受到吗?”她仍然闭着眼睛,默默的点了点头,流着泪,嘴角露出微笑,是幸福的感觉。
突然,她睁开了眼睛,告诉我她有一些感悟:“那些让自己受伤的人都是自己最亲的人,也是自己最爱的,奶奶、表弟、表妹,而且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其实也是一样。我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同事,而且我们的关系曾经很密切,彼此都把对方当成朋友。现在我们有了竞争,只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说到底,我的工作实质就是指出她工作的不足之处。我们不会一起工作一辈子,待离开这工作,或调动岗位后,说不定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
“陈老师”,她继续说道,“我感觉自己是想通了。很奇妙,我不再难过了,我也不担心自己会被孤立。”此时,她的表情也显示轻松了许多,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文/心潮心灵花园专家心理咨询师 陈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