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61905c0100cd1p.html
作者:cherry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也开始重视心理健康了!但是大家似乎对心理学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认为心理学很神秘,心理学家深不可测。这些都是对心理学没有准确认识造成的。以讹传讹,截取片段的治疗方法造成的!当你真正了解认识了心理学,你就会知道,心理学并不是人们心中所想的那样。于是,我们就要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一) 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
“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么你说说我正在想什么?”当周围的人得知你是学心理学专业的时候,他们会马上好奇的发出这样的问题。人们总以为心理学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应该能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心理活动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等等,并非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心理学家所做的就是要探索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它们是如何产生、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相互间有什么联系?等等。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
在心理学课程中有一门课程就是实验心理学!这门课程是做一些实验设计!通过设计客观的实验方案来做统计调查一类人群的行为或思维特征,由此来推测这类人群的共同特征。当这个实验成功时,这个数据就会保留下来,作为参考。当来访者或者是某一个人有着一类人群的特征时,心理学家就会通过之前调查的数据来推测这个人的行为或思想。由于人之间会有共性,所以往往心理学家会推测对这个人在想什么,会做什么样子的行为。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就误会了心理学家能知道人家心理在想什么。从而接触心理学企图看穿别人的心理,我要说抱着这样的心理来学习心理学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心理学不会像你所期盼的那样。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所以你不可能看透每个人的心理!除非具有超感知觉能力,否则再老道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会所谓的“知心术”。
之前也提到了,心理活动具有广泛的含义,它不光研究人们知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等等。现在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比较注重英语。而学习英语关键就是如何能有效的记住更多的单词。于是很多辅导书或者老师都会介绍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还有比较经典的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遗忘曲线的记忆规律——经常会听老师说先预习再复习的原理。这个看似和心理学没有什么关系的东西,也同样是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若是倾向与这方面研究的心理学家,对人与人交往之间的心理了解就不是那么多了,所以不是每个心理学家都知道你在想什么!
换个说法,似乎更正确。心理学家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有些人说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我看这句话未必完全正确。我想应该有人听说过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吧。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有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之分。
无意识:在我国亦称潜意识。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一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着。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可召回到意识中去的,即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心理部分。
弗洛伊德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心理活动的意识部分,好比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的小小山尖,无意识则是海平面下那看不见的冰山的巨大部分。
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之间,保持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前意识与意识之间虽有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中的内容与意识中的内容,相互转换非常容易。而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到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在意识中似乎有一种抵抗力,起着“检察官”或“守门员”的作用——严防无意识中的观念进入意识部分。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或动机、欲望,一直在积极地活动着,有时还很急迫,力求在意识行为中得到表现。但因其是为社会伦理、宗教法律不能允许的冲动,所以,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焦虑、羞耻感和罪恶感,因之意识要对其加以抵抗,进行压抑。然而,压抑从来就不会使被压抑的东西消失。它们会以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等方式出现。
由此可见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比你自己跟了解你自己!
(二) 心理学家会催眠
很多人对催眠术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觉得它很玄妙。提起催眠术,人们又往往想起心理学家。原因之一可能是弗洛伊德的误导。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既然他使用催眠术,那么心理学家应该都会催眠术。另外,可能是缘于“心理电影”的误导,影片中总是会把心理学家和催眠术联系在一起,其实实际的生活中更不那样的。
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方法之一。
实际上,心理学也分为很多学派。有心理动力学派、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等。这只是大的分类,到了中国又细分为道家学派等等。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人出生后获得新行为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模仿学习,其中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相应的行为治疗的主张就是要“利用通过各种实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也就是用正确的行为代替不正确的行为。在行为的层面上解决问题。
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与行为主义理论不同,认知理论提出了S-C-R公式,认为在刺激S和反映R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这一因素即为C。其根本就是要从纠正来访者的认知方式来解决问题。
人本主义认为,,精神分析过于悲观,因为它强调病态的、非理性的、人格的无意识碎片;行为主义由于用机械论方法理解人的情况而遭到排斥。相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希望心理学的焦点在于健康的、理性的、更高级的动机。
所以,每个心理学家所倾向的学派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就不同。而催眠也仅仅是心理动力学派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已。
我想,大家之所以觉得心理学神秘,多半是只了解到了心理动力学疗法而已。比如,佛洛伊德有本《梦的解析》一书更增加了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这里举一个例子。
有时候,觉得自己昨晚或更早以前做过“这个梦”,还会有其他的心理动因。
佛洛伊德有一个女病人,“梦见她在某街某店门口遇到一个好朋友,是她从前的家庭医师。第二天早上出去逛街,恰恰就在那儿遇见了他,好似梦境重演。”这似乎是个典型的“预知之梦”。
但在佛洛伊德的详细查问之下,发现这位女病人从早上起床到与老医师相遇之前,都“没有昨夜做过此梦的印象”,是在遇到老医师之时,“一看到他,便认为自己昨夜曾梦过这次相遇。”佛洛伊德说:“她实际上有没有做过那个梦,并不要紧。分析的重点在于她何以会想起来。”分析的结果如下:原来这位女病人多年前在医师家里认识某位男士,两人一见钟情。多年来,两人一直继续来往,而就在做梦的前一天晚上,她空等他到深诳,但希望却落空了。佛氏说:“由于在此不便报告的种种详情,我很快就了解,看到这位老医师而发生那个预言性的梦幻觉,他的意思等于是说:“啊,医师,你让我想起了旧日时光,那是他多看重我们的约会,那时我总不会白等的。”
对旧日美好时光的熟悉感,在遇到老医师时一下子浮现,想“重温旧梦”的念头“转移”成她在梦中与老医师相遇的想法。也有些人在初到某个地方时,会觉得“似曾相识”,觉得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好像在“梦中来过。”这种“景物”的熟悉感,也可能是另一种受潜抑的心思的“转移”。佛洛伊德另有一个女病人,对12岁时所发生的一件怪事一直无法忘怀,当年她到乡下拜访某位同学,一进她家庭院就觉得以前曾经来过,进入客厅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但她确实是未曾来过这里。佛洛伊德在他高明的分析里指出,这种“熟悉感”其实是来自另一种“熟悉感”。原来这位同学有个得很重,而且不久人世的弟弟(病人在拜访她家时已知此事),而病人自己唯一的弟弟在几个月前曾患恶性白喉,她因此而被送到远方亲戚家隔离,被迫离家的她也许有过期望弟弟死亡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被潜抑了。在拜访同学家时,知道对方也有个病得快死的弟弟时,(后来她也看到他了),可能模糊地想起自己在几个月前也有类似经验,但意识无法承认这点,于是这种熟悉感就“转移”为对花园、房子的熟悉感。
梦是“想”,在某此幽微的心理动因下,我们会“幻想”我们做过某个梦。
所以,有的东西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神秘,只要分析其原理就可以明了。催眠也仅仅是利用了生理和心理的结合而已。并且一个人是否容易或者是否能被催眠还要看个人素质,是不是易受心理暗示,是不是身处合适的环境,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催眠的!
(三)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很多人对心理学家抱有这样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的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这些看法就会使得许多人在看心理医生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通过比较和分析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定义,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和区别之地。它们的区别表现在:
(1)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则主要有心理障碍的。
(2)心理咨询着重处理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失业、下岗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少年学习、教育问题、成年人的婚姻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某些神经症、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等。心理咨询不需辅以药物治疗,而心理治疗往往需要辅以药物治疗。
(3)心理咨询用时短,一般一次就可以,不需住院和进门诊。心理治疗则较费时间,需要交谈好几次和需更长时间,心理治疗一般需要在专业的医院门诊进行,有的还需要住院。
(4)心理咨询注重教育、指导性和支持,而心理治疗则需要进入人的无意识领域,重建病人的人格等。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联系有:
(5)它们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即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上没有明确的界限。象心理治疗中常使用的行为疗法、强化疗法、满灌疗法等心理咨询中也常用。
(6)二者都重视建立心理医生与求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心理改变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遇到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失业、下岗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少年学习、教育问题、成年人的婚姻问题等等。也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并不是只有心理障碍才能去心理咨询的。二者是不同的。
心理变态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对变态心理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它并没有贬义,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泛指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
所以心理变态不一定是我们说的精神病,往往精神病患者要去找有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配合药物治疗才有效,而心理医生则没有处方权。所以,心理变态不同于我们平常说的精神病。所以当有心理障碍时,及时去咨询,不要耽误治疗。
通过这些,我想大家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个神秘不可测的东西,那只不过是我们了解到的片面而已。真正的心理学是这个样子的,它是科学的,涉及的方面是广泛的。
由此,我们揭开了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同时,我们要明白看事情要全面考虑,不要片面理解,以讹传讹。犹如盲人摸象。否则,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