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对我说“你的文章缺乏一点儿正能量”,我知道,其实他们是在说我的文章有点负能量。我承认,我不大喜欢写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但是我的文章也绝不是全部负能量的,其实更多的还是比较中性化的。后来我想,之所以觉得我的文章缺乏正能量的一定是读正能量太多的缘故吧。
其实我并不是不会写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如果说写得能发表《人民日报》很难,那么自娱自乐总归是容易的吧。可是,我总是觉得,如果我去天天挖掘这些正能量的东西,那要《新闻联播》还有何用?
近些年,不管是新华书店还是街边卖盗版书籍的小摊,只要你走近它,随手翻开一本书,你总是会发现都是些有关正能量的,其中励志书籍最多。然而励志书籍越多,有志青年却是越读越空虚,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励志书籍让太多的人养成了急于求成的心理,浮躁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有些时候,正能量往往具有着欺骗主义的色彩。记得央视主持人柴静在传记《看见》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这样:某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一个女教师辞掉了工作收养了了很多的脑瘫孩子,每天给他们提供吃住,然而电视台仅仅是这样,并不播出女教师其实是收费的,而且收入大大超过了教师的薪水。我无意去审判这家电视台的道德水准,只是连真实都做不到的媒体本身就充饰着负能量,这样的正能量也就没有什么意思可言了吧?
眼下大家都在谈中国梦,媒体们也经常以此为主题进行采访。航天人说他们的中国梦是登月,当政者说他们的中国梦是和谐,成功人士说他们的中国梦是祖国繁荣昌盛……他们究竟说的是不是心里话这里不好探究,毕竟他们的地位太高,站的角度肯定和大众不太一样。然而,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普通人占绝大多数的,你不能指望那几百上千个人大代表就能讲出十几亿人民掏心窝子的话语。大学生的中国梦肯定是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农民的中国梦肯定是在养老、医保等方面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工人的中国梦肯定是老板不再欠薪……我实在是不理解为什么记者们不去采访一下露宿街头的乞丐,问问他们的中国梦是什么,是不是还是那么充满着他们所谓的并且想要的正能量,可是我知道他们永远都不会这样做,因为当他们采访前就已经定了调——中国梦必须是正能量的。那么,中国梦到底是少数人的中国梦,还是全体中国人的中国梦呢,这确实值得反思一下。
网上有一个关于《新闻联播》的段子:前10分钟是“国家领导人很忙,不是出国就是下乡”,中间10分钟是“全国人民很幸福,不是致富就是丰收”,最后10分钟是“其它国家都很惨,不是爆炸就是造反”,观后感是“生活在中国真幸福”。想必看过《新闻联播》的人都对这个段子深有同感吧,就连汶川地震的时候都“满屏竟是国家领导人”。
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从来都不缺乏正能量。你失败了,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吃亏了,他说“吃亏是福”;你遇到不公正了,他说“人要知足而长乐”;你失恋了,他说“你所失去的只不过是一朵小花,整个春天还是你的”;你失业了,他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就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你贫困了,他说“当你没有鞋穿的时候,也许有人没有脚”。地震了,非典了,洪水暴发了……他们对于灾情的具体情况永远是一笔带过,而重点要么放在领导人身上,要么就是救死扶伤、舍己救人等等一系列的正能量身上,因为他们能够感动人,但是究竟人民在关注什么,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这份社会责任。
正能量究竟会有多大的作用?我实在是不敢恭维。我只是知道,我们现在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被正能量吓傻了,麻木了,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都是对全国人民的一次内心折磨,然而哭过之后,第二天生活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基本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甚至是涟漪。不孝顺的子女不会因为姚厚芝而变得孝顺,迷茫的有志青年不会因为洪战辉而不再迷茫,国民素质不会由于一个环卫工人的艰辛而有所提升……生活依旧。
那么,负能量会有什么作用呢?人们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个道理。有的时候,只有疼才能让一个人有所改变。就比如所有的长辈几乎都天天对着年轻人讲授自己这一辈子的生活经验,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样的人能交朋友,什么样的人会对你不利……可是这些大都不会起什么作用,否则人人都能从小开始便汲取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代代相传,岂不都成了圣人、贤能之辈?我们往往都是吃亏了,在某一件事上栽跟头了,才会真真切切地认清形势,进而有所改变,不是吗?
鲁迅先生应该是近代中国最大的负能量制造家吧,然而他却唤醒了多少沉睡的中国人;反观当时的正能量鼓吹者,不是被判为汉奸就是亡国奴,不是吗?如果这个社会多一些负能量,我们很多人就会多一些反思;如果这个社会多一些正能量,慵懒的人就会逐渐变多。
说到底,负能量才是最大的正能量,也才能激发出人性潜在的正能量。“雷锋”的问题我们关注了很多年,但是这个社会却是“雷锋”越来越少;“扶不扶”的问题我们刚关注了没多久,成千上万的“正能量”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