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寺居冲山以北,三面环水,建在一土坡顶端,四周果树围绕,深入湖心。出后门,有桃林数片,友人至此,戏称“寺外桃园。"来者去之,人世光阴刹那不停。
***********************************************
某日,友人读唐刘长卿的诗,有句“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于是,顺手发来。
其实,彼此都心知肚明彼云峰非此云峰。可是,或许因为同名的缘故,当然也有些私心作祟,能与文人墨客搭点边,显得咋好歹也有些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根正苗红。
开了个头可不打紧,一时间圈里人看到凡有‘云峰’或‘野寺’几个词的诗句,免不了摘录后给发将过来。
先是收到李白的“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里。”没多久,又来了八指头陀的“洗尽繁华一湖水,野风吹放白莲花。”
为此,还衍生了一则趣事。
同学S先生,中年独身,酷爱禅修,前年仲夏来此静住数月,后因院内装修嘈杂,后离去。某日,将“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一句整理后发给他。
一会儿收到回信:
“来?隔。”
不多时,又发来一句:
“来者去之,隔者度之。”
读之,忍俊不禁。
后来,想起寺院正门一直没有对联,于是想到就用此对。接下来的事,就是请人写了。可是,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先搁置一边。
某日,上网偶然发现有人的文章里提及此句,并且配了幅清人的画,有趣的是画上有清书法家成亲王的题款,内容恰恰就是——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这两句话,与此地环境如出一辙。
小寺居冲山以北,三面环水,建在一土坡顶端,四周果树围绕,深入湖心。出后门,有桃林数片,友人至此,戏称“寺外桃园。"
来者去之,人世光阴刹那不停。
有来有往,不散不见。
隔者度之,说你说我非你非我。
读你读我,懂你懂我。
版权声明:林紫心理堂所有专栏文章皆系林紫专家们原创。分享是美德和善行,我们乐意你传播、转发、转载你所喜欢的文章,只有一事相托:请注明作者名及文章出处。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