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直面人生,直面死亡

——《直视骄阳》读后感

陈浣洁

  欧文.亚农是一位伟大存在主义临床心理学家,他也是一位多产的心理小说家,他的著作《给心理咨询师的礼物》,是今天很多在读心理咨询学习者的必修读物。我最喜欢的是他有关终极问题的讨论的大作——《直视骄阳》。在这本书里,亚农通过个人的经验以个案,与大家分享征服死亡恐惧随笔集。书名有着深刻的寓意,源自西方民间的一句话:“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正如亚农所说,当我们直视象象骄阳一样耀眼的死亡时,人生便开始丰富了。

  

  佛洛伊德很早就提出两个对立的概念——生之焦虑和死之焦虑,正是反映了死亡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类。很多哲学家毕生都在研究死亡,有人说哲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死的学科。亚农最为推崇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医疗哲学”,即哲学应该帮助灵魂摆脱痛苦,他不提倡用满足感官的享乐来逃避死亡的焦虑,而更多关注如何获得内心的宁静。在亚农看来,以其把精力放在死后,不如好好过完今生。这多么象一句歌词啊,把来世交给来世,把今生留给今生。我是一个唯物观的人,最近对于精神物质有了很不同看法,仍然非常支持亚农的观点:不用信仰、孩子来逃避死亡的焦虑,来回避自我的虚无。

  

  读到这里,一句著名的话就萦绕在我心间,它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的背后,是强化了上帝至高无上的位置,把人类,尤其是独立思考,贬得一钱不值。似乎在说,既然如此可笑,那人类能做的最好避免上帝笑弯了腰,万一搞出个心肌梗塞就不好了。然而上帝不是无所不能吗,应该不在乎人类任何可笑的举止,我就会想,想笑就笑吧,那是他的自由。罗洛.梅也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在没有什么可焦虑的时候,人们总是试图焦虑点什么。其实每个人不是神,终有一死是始终存在的。我们活一天,就向死近一天,生的过程就是每天面对死的过程。如果没有死的终结,其实我们很难感受活着的“存在感”,顶多有行尸走肉的感觉。亚农书里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面临人生终结的癌症病人小组,他们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得了癌症以后,我才知道身体里充满癌细胞活着是什么感觉。

  

  谈论死亡总是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压力,甚至很压抑,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避免谈论这个话题。对于七十岁以上的人,不论想不想谈,死亡的威胁的钟声也愈加逼近。基于伊壁鸠鲁的智慧,亚农认为减轻死亡焦虑以及针对病人的临床工作,有三个重要的论点:1、灵魂的死亡;2、完全虚无的死亡;3、生前与死后,对称的两称(生即存在,死即不存在)。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当事人重新看待自己的死亡,人一旦死了就象没有出生一样,其实我们做不了什么,应对人生的无常最好的办法就是“此时此刻”充分地活着。还有一个例子挺有意思,经过心理治疗,一位老年母亲最终放弃了对儿子生活的指责和掌控,七十高龄时与丈夫一起,在欧洲开设了一家他们年轻时梦寐以求的小旅馆。这就涉及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责任,我们为谁而活,我们能对谁负责。

  

  一个好友推荐了意义疗法创始人弗里克医生的《追寻生命的意义》(又译做《活出意义来》)给我。他和我聊天时,时不时是会谈起一种愿望----什么时候才能不为别人而活,不为父母或社会给一个交待而活着。我们多次试图一起讨论生命的意义,结果谈的最深刻的竟然是社会规范对人的影响。是啊,我们无时不刻在面临选择的压力,就象亚农对此的态度一样,“除了选择,一切都会消亡”(约翰.加德纳的小说《格兰德尔》),意思就是选择的同时,意味着另一些机会的放弃,放弃也就死亡和终结。

  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抱怨,认为父母、老师、上司、配偶以孩子、社会、鬼神应对此负责任。而尼采却很直接指出,上帝死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得不好,却又重复同样的生活模式至死,当然是你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遇了。而要终结这一切的人只有你,也唯有你,才能决定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所有重心,选择改变的时机的任务,当然也是你个人的责任和权利。

  我们为谁而活?一个不能对自己负责的人,又如何能要求他人来为自己的人生买单呢?又如何能为他人负责呢?前人已有很多有力量的观点,可以助我们面对死亡恐惧时提供力量。尼采的解决之道就是——“爱你的命运”,意即创造你所热爱的人生。亚里士多德的解决之道就是——“成为你自己”,尼采也有过类似的言论,比如避免无意义的人生,因此要充实你自己,实现你的潜能,充分地、完全地活着,才能死而无憾。

  

  应对死亡恐惧,除了抽象的观念之外,实在的好方法就是通过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那些长期的、稳定的、安全的家人、朋友的爱中间,互动中间克服死亡恐惧,消除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一种隔离感,与爱(亲情、友情和爱情)发生联结;通过自我的回忆,对自己的一生不断的回顾和总结,来应对一种存在的孤独,那是一种深刻,与他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即无人能替我们生或死。

  

  作为存在主义治疗师,亚农给对于心理治疗师的建议则是,只有面对自己的“存在”或死亡,才能构建真正具有治疗意义的“关系”。唯一的技术就是,觉知自己的此时此刻,随时审视此时此刻,学会运用此时此刻,真诚通过自我暴露(不完全是隐私生活的暴露,而作为人共同的经验的开放和分享),才能帮助到那些求助的人。

  为了今天的生命,为体验更好的存在感,你做了些什么来直面你的人生,直面你的死亡

温情提示:

太阳岛心理咨询中心,9年心理咨询的实践,拥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中心地址http://www.tydxl.cn。中心提供服务主要为三类,第一类心理咨询服务:主要为婚姻情感、青少年心理、职场人际、神经症、学生心理、 亲子家庭、危机干预等;第二类心理培训服务;第三类企业EAP服务,心理热线:0851-82237335。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直面人生,直面死亡  直面  直面词条  死亡  死亡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综合

 如何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报道:一些青少年因父母的几句呵斥而离家出走;一些职员因工作环境中的些许不如意而愤然辞职;一些让人羡慕的“精英”与“天才”,却在轻微的挫折中陷入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