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丛中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生命是树,爱情就是生命之树上绽放的花。
相爱的两个人,就像是两棵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处在云里。”
(摘自 舒婷《致橡树》)
爱
,是两个心理上的成年人之间的互相支持、融合、分享、欣赏。
相爱的两个人,愿意在未来的生命途中,一路同行。
经常有朋友问我:爱,能走多远?
很多人,在恋爱时,会反复权衡利弊得失。
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年代,爱情可以换粮票、挣口饭吃。比如“娶得起媳妇管得起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应该有机会去争取爱情。如果一个人没有遇到生存危机,我不赞成他/她用爱情去换取米饭或安全感。
我很尊重人类的所有情感,特别是爱情,不想用思维、理性去衡量。
爱情,在每个人心中,都是那么的美丽,令人期盼和神往。
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着“完美的爱情”?
其实,所有的爱,都不完美。完美的爱情,只存在于幻想中,存在于文学作品里。现实的爱情永远都不能满足每个人内心的感情需要。
现实之爱,永远都不完美!
所以,很多人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那么,我们要去追求爱情吗?干脆放弃追求,随便找一个人搭帮过日子,不就得了吗?
我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寻求完美爱情的权利。
有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完美,只存在于对不完美的执着追求过程之中。”
说起爱情,我内心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
一个孩童,看着太阳落山,发呆,内心想着:“在山的那一边,会有什么呢?”这时,他听到了妈妈喊声:“回家吃饭啦。”
人类的爱情,如同人类的文明与发展,集中反映出人类的许多最根本的困惑。比如,两个人在心灵之间,真的可以融合吗?真的可以相互理解吗?真的可以心有灵犀吗?真的可以亲密无间吗?完全融合时,独立个体还存在吗?没有了个体的独立存在,爱情,作为“关系”,还存在吗?进入恋爱场的个体,需要首先保持“个体的成熟与独立”,需要人际边界清晰,尊重差异。这样的人类文明守则,是否让每个人在内心回避着亲密关系呢?
在爱情之中,每个人往往会失去自我,恋爱是有风险的!拿自己内心最柔软的感情去跟另外一个人对接,自身是有可能会受到伤害的。
既然爱情有风险,我们要不要去爱?
爱情,只属于勇敢的人!
只有那些有勇气走出自身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获得更多人生体验,领略到更为美丽的爱情风景。年轻的时候,人总是想着去外面看看,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少小离家老大回。曾经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的一片童心,许多年之后,“惯看秋月春风”,喜欢独处,盘算着“落叶归根”。
生命的发展,其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成长,似乎是要不断地向外扩展。可是,当我们穷尽一生,向着无穷远处走去之后,最终却发现,那个站在无穷远处的不是别人、不是爱人,却是当初站在坐标原点的自身。
爱,能走多远?
两个人相爱了,愿意一路同行。一路上,有独立,有搀扶,有协商,有共谋,有创作,有分享,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活。
写到这里,耳边悄然响起那首早已悠远的歌: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的牵你的手,不去想该不该回头;
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
……
文:丛中 中国首届心理专家峰会特邀嘉宾
丛中,精神医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导。现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灾后精神干预网络中心成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顾问,世界文化精神病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神经症、人格障碍、应激障碍与危机干预、子女教育、性心理及性功能障碍、恋爱婚姻等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及研究工作。
3月14日-16日,由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广州市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上馨心理&希望24热线广州总部承办的《中国首届心理专家峰会》将在广州海关总署举行,此次大会筹备八个月,邀请到国内外十几位心理学专家,一起与大家交流和体验国内外所有的心理学疗法以及心理学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景。
关于峰会内容请点击:http://www./event/5624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