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去世了,我看过以他的故事为蓝本拍摄的电影《美丽心灵》,也学习过他的博弈论,他就是传说中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全球平均智商天才之一。他的妻子艾 丽西亚不离不弃陪伴左右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而普林斯顿大学对纳什这种怪咖的包容和支持也真正的体现了尊重科学和科学家的大学精神。
只是我在想,如果纳什生长在中国会怎样。
1928 年6月, 纳什出生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工业城市的中产家庭。从小,纳什就显得孤僻内向,也并没有表现出神童的特质,但是一个聪明好奇心强的孩子,热爱阅读和学习。纳 什的母亲是一位教师,父亲是一位电器工程师,他们很早就开始了对纳什的教育。中小学时期,纳什的社交障碍、特立独行、不良的学习习惯时常受到老师诟病,小 学时期,纳什的学习成绩(包括数学成绩)并不好,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测验水平的学生。经常喜欢用一些非常规的解题方法。在普林斯顿的时候, 他不也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常有的骄傲、自我中心的毛病。他的同辈人基本认为他不可理喻,他们说他“孤僻,傲慢,无情, 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纳什21岁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均衡” 理论。
1928年的中国是民国十七年,纳什出生的那个月,“皇姑屯事件爆发”,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召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进入全盛期……即便纳什出生在当时的首都南京的一个大家族里,有钱供他安安稳稳的读到大学,再过不了过久,日本侵华,整个南京沦陷,全中国开始抗日。个人 的存在在战乱的年代成为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事,生存尚可不保遑论创造,尤其是以纳什如此脆弱的个性。
那么时间放到现代,100年后的中国,同样,纳什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负责赚钱养家,而母亲则负责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以及孩子的教育。
作为教师的母亲深以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娘胎里就开始了教育,天天听莫扎特,出生后更是全家工作重心,钢琴、奥数、从小开始培养艺术细胞,上下学接送防止孩子被拐,每天鸡鸭鱼肉促进纳什身体智 力发育。不过望子成龙的母亲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成绩比其他孩子低,每次开家长会被老师批评都觉得很没面子,明明已经这么注重孩子的教育了,那么孩子成绩差一定是纳什父亲基因不好,而父亲责怪母亲没有教育好纳什,孩子的教育成为家庭战争的导火索。
在 学校里,不合群的纳什往往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负,而因为不按常理出牌,老师也不太喜欢他。由于纳什特立独行,高考时,没有按照标准步骤进行解答,虽然结果正 确,但是步骤分全丢了,因此没考上重点大学。纳什的母亲这时已经很有可能对纳什失望,但是在选择专业上,以家长的身份,不容置疑地替纳什选择了医学专业。 父母命不可违,孝顺的纳什只得去读并不太感兴趣的医学。
纳什到了大学发现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写了一篇论文偷偷发表到国内著名的数学期刊, 但由于学校比较差,又非数学专业,被退回。纳什继续投,终于有一个期刊慧眼识珠,愿意发表,期刊主编赏识纳什,给纳什写了一封推荐信,由此纳什可能去了更 好的学校深造,但由于个性孤傲,情商太低,加之精神分裂症发作,后被强制送往精神病院,以后的故事我就不写了。
至于纳什的爱情么,纳什不过 是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即非富二代也非官二代,还是一个个性孤僻,自我中心的理工男屌丝,刚开始可能有姑娘被纳什的独特和才华吸引,并且不介意纳什的工资 低,情商低的现实愿意和他结婚,但是精神分裂症发作后呢,能够像艾丽西亚那样估计可以参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了。
但是我衷心的希望未 来,我们的文化,可以对每个人的个性都有更多的包容和尊重,我们的父母给孩子多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的自我界限。孩子的成绩不是自己的“面子”。 而家庭是我们灵魂最初生长汲取营养的地方,即便未来事业不成爱情不顺,如果家给与了我们最初的完整,那么成年的风雨飘摇也不至于破碎整个灵魂。
偶有所感,杂乱成文,以此纪念纳什及其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