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以下三个个案,你就能很好的了解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了。
一名女性被公司解雇了,因为上级领导认为她的工作能力已经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求,经过几个星期的休整和求职,她不断地遭受失败,最后决定干脆呆在家里。她不再和朋友们出门聚会、完全终止了她曾经热衷的社交活动——看电影、喝咖啡、跑步,她越来越抑郁,自尊心也逐渐丧失,从此失去了工作能力。
一位老人住进了一家高档的养老院,他再也不用照料自己了,现在的一切都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做。他不再给自己做饭、出门购物、打扫卫生。很快,他编的消沉,不活跃,说话越来越少,不如以前开心快乐,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不久就去世了。
一个三年级的男孩数学考试考砸了,他遭到了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同学的耻笑,对今后的数学功课也感到沮丧和失望了,最后连试试的勇气都没有了,经常在数学考试中交白卷,不久后,其他科目的成绩也直线下降,很快他对所有的学校活动都丧失了兴趣,然后退学了。
概念
把一个情境中遭受的挫折、失败、无助、孤独、愤怒等不良情绪,不恰当的甚至不加任何思考的直接复制到新的情境当中,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习得性无助
想象一下,如果你看到一个和你能力差不多的人,或者你很熟悉的人,不断尝试一项很重要的测验,结果总是失败,此时此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即使你并没有参加这个测试,可能也会自然而然的认定自己通不过。这样的无助感会被迁移到新情境中,这样即使你没有亲身遭受失败,你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感觉。
习得性无助的应用
习得性无助和心理障碍的关系
研究者注意到有习得性无助的人和抑郁症患者非常相似。当人们发现自己已经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时,会不由自主的把这种感觉转移到其他情境当中去。
例如,一个大学生可能只是在某一门科目上显得非常吃力,无论她多么的努力,都很难提高分数。一开始她会非常努力,还会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如果平时她还在学校表现很突出的话,那么她会非常重视这门吃力的科目,但临近考试的时候,她会发现,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提高自己的分数的时候,慢慢地她会陷入抑郁当中。
此时,除非出现其他的希望,可以抵消此时此刻的抑郁情绪,否则这个学生很快就会因为习得性无助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努力是徒劳的,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够改变现状,很快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蔓延至她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他课程、课外活动、社交活动。
但其实这种糟糕的情境是完全由她自己所掌控的。
生物学分析
有习得性无助的人群,他们的神经递质和受体,和患抑郁症的患者极其类似。两者神经递质中的血清素增高,对抑郁情绪和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矫正
看起来习得性无助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一种负面情绪了,其实不然,习得性无助要比抑郁症的治疗简单容易的多。
体验过成功支配的人群,可以很快的克服习得性无助,并从习得性无助中脱离出来。所以遇到失败的学生只需要在其它课程上让他们得到一个好分数,好的表扬,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使自己获得成功,习得性无助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更多专业的、新潮的、有趣的心理学知识,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Psy心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