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接到一个心理咨询案例:一对青年夫妻,由于丈夫爱好个人旅游,妻子是名学校教师,暑假期间,丈夫和“驴友”结伴到山区旅游,将妻子一人留在家中,导致夫妻关系紧张,孰是孰非,各执一词。
妻子:他爱好旅游我并不反对,结婚前我就知道他有这个爱好,但没想到他这么过分。为了旅游,他每年要添置上万元钱的各种旅游用具,每年用在旅游的钱达到几万元,我们夫妻的收入几乎都用在这方面了。而且每年他都要专门向单位请假,外出时间加起来达两个多月,为了旅游,他很少到双方父母家去看看,而且单位的领导对他也很不满意,他参加工作多年来,从来没有被评过先进,专业也忘得差不多了。而且,他一走我一人在家,我们结婚三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孩子……
丈夫:旅游是一个健康的爱好,既放松了身心,又淘冶了情操。我从爱上旅游到现在,从来没有生过病,每次单位体检我的各项身体指标是单位唯一一个全部正常的。我在单位表现虽然不是太突出,但我能够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从来没有因为旅游耽误了工作,至于领导不高兴,是因为他们对我的个人爱好不理解。旅游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不会因为别人的反对而放弃……
似乎两人都有道理,是谁错了呢,问题到底又出在哪里?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有各种各样的业余爱好,为什么有些人没有因此影响工作和生活,而有些人却因爱生恨,最终导致家庭矛盾升级,甚至夫妻反目?
这是个人爱好得以存在的基础。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人格和生活习惯形成的过程中,会对某些活动感兴趣,并逐步形成生活惯性,使身体形成依赖,促使个体定时产生从事这一活动的冲动,最终形成爱好。但个人爱好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健康的,必须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否则的话就属不良嗜好,必须及时戒除。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必须是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能够与身边的人很好地相处,在从事个人爱好过程中不影响到周围人的利益。如果你喜欢唱歌,想唱时首先要考虑是否影响周围人的工作与生活,不能想唱就唱;你爱养鸽子,首先要考量一下周围环境是否允许,最重要的是人的环境,既包括邻里,也包括家人,利己首先要利人。
如果你的爱好能得到家人的认同,或能感染带动全家人,你的个人爱好就能发展为全家爱好,你的爱好就能在家里具有更合“法”地位,而且更能给你带来快乐。如果爱好得不到家人的共鸣,甚至家人集体表示反对,从事爱好就受到了限制,也只有一人独自享受、欣赏爱好带来的快乐,爱好给身心带来的好处也大打了折扣。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尤其节假日,一家人统一活动的机会都很难得,同时,还应该利用节假日去看望老人,走亲访友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绝不能因为单个家庭成员的个人爱好而取消或影响了家庭的集体活动。所以,处理好个人爱好与家庭活动的关系非常重要。可以在和家人协商的基础上,制订出从事个人爱好活动的计划,尽量规避个人与集体活动的矛盾。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一是让家人尝试着参与个人爱好,共同享受从事健康的爱好带来的益处,从而理解、接受家庭成员的爱好。二是事先对正常的家庭事务做出妥善安排,在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家庭生活的情况下从事业余爱好。
爱好不能成为癖好,不能为了爱好不惜舍弃一切。有些业余爱好者随着对爱好的情感加深和技能的娴熟,对爱好越来越专业,甚至不惜放弃生存技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爱好中去,使爱好失去了在生活中应有的位置。有些业余爱好者在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从事近乎专业的爱好,严重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使家人对原本并不反对的健康的业余爱好深恶痛绝。所以,业余爱好的“度”首先应定格在“业余”上,不能舍弃工作而上升为专业,其次要建立在健康和全家同乐的基础上,第三应建立在允许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第四应建立在不影响周围环境的基础上。超出了这些界线,就超出了爱好的尺度,尽管它原本是健康的有益的爱好,但它超出了应有的限度,同样会给个体的身心带来伤害。[于琦]
原文摘自红树林心理咨询官网,网址:http://www.gzxl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