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机遇与专注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互联网+思维漫天乱飞,跨界经营概念如火如荼,全民创业运动从政府到民间开展得轰轰烈烈…….

大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急急忙忙寻找各种各样机遇,唯恐浪费了自己的资源,错失了机会,但现实却残酷得多。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说,只有50%的企业能够生存5年以上(见文章:报告称中国近五成内资企业生存时间不足5年)。我们在津津乐道于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时,有谁还记得中国互联网行业启蒙第一人—张树新和她的瀛海威时空呢?这个互联网行业领跑的公司1995年5月成立,2004年倒闭,存活不到十年时间。

当市场上所有人都可以成功时,这个市场一定不能持久,过去两个月的股灾已经给出了深刻的教训;“如果在同样的机遇面前只有少数人可以成功,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其他人可以成功?”是我和创业者们常常讨论的话题。只有专注才能成功,则是讨论最终的结果。

成功需要机遇,但并非所有机遇都是你的;你只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取胜,“做生不如做熟”。没有优势时,你需要专注建立优势;有优势时,你还需要专注才能保持优势。只有专注于建立并持续保持优势,你才能不被市场淘汰,才能把一时的机遇变为持续的机遇。只有机遇,没有专注,如果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只有专注,不把握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时,郭台铭专注于制造技术,历经30年,成就了富士康进入世界500强;而与他同期选择投机做房地产的人,则渐渐不为人所知;我曾经服务过的欧洲企业客户,成立多则160年,少则45年,虽不如西门子、通用那么有名,也非上市公司,却凭着自己独特的产品或技术(know-how)在其细分市场里牢牢占据着世界前三或前五的席位。反观国内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尽管“江山代有才人出”,抓住一时机会的大有人在,但靠自己竞争优势持续生存几十年的企业却屈指可数,曾经站在潮头的弄潮儿往往被下一个潮头打得无影无踪……

中国发展的巨大机遇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都希望不浪费各种资源,寻求回报最大化,所以追逐各种各样的潮流,却很少愿意并且能够花出时间和精力、金钱来打造核心优势,结果在市场的不断变幻中失掉了自己的立足之本。

在招聘面试的十八年里,我接触到了很多“跳槽专业户”--因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因为个人曾经有的某种优势(工作经验、专长或在某个行业的特殊经历等),他们总是在市面上很抢手,不断有公司加价聘用他们,他们也在不长时间里频繁跳槽;但渐渐地,他们跳槽的收入增长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让企业接受。原因无它,除了忠诚度受置疑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独特优势在频繁的跳槽过程中一点点被消磨掉了—因为没有时间专注和积累,他们总在不高的起点中一点点重复自己,而在这段时间中,更多更年轻更有才干的人开始出现了,逐渐取代了他们的价值(这在外资制造业的人才市场中特别明显)。曾经人们心目中的“牛人”逐渐失去了市场,加入了贬值甚至失业的行列。

在上海从事管理咨询和猎头时,欧洲同事常和我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人才市场。不像中国,西方的人才市场很成熟,除了新兴行业以外,几乎所有领域都有足够专业的人可以挑选,人才招聘的难度相对不大;但在中国,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太少,他们常常不得不降格以求,给前述跳槽专业户一些很不错的机会。但长远来看,市场不会永远短缺。当市场短期的需求满足以后,会有更高的需求产生,曾经炙手可热的人才可能变成昨日黄花。这种现象在计算机行业已经出现--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急缺计算机软件人才,我所在的港资公司尽管被称为“深圳软件业的黄埔军校”,入职起点高,离职员工多被中兴、华为接纳,开年会业内知名的Oracle, Sun公司的代表都会到场,但在人员短缺时,也会接受自学考试毕业的员工;但时易时移,仅仅过了十余年,现在计算机人才已经人满为患,成了十大不易就业的大学专业之一。职场需求变化如此之快,要在其中长期生存,单纯投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唯有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才能长期生存。

但专业化是需要时间的。建立崭新的、概括化的技能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在学校里所教的而且社会看重的那些领域,如文学、数学、科学和艺术。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通常需要5至10年的学习(Ericsson & Charness, 1994; Gardner, 1993 ;Hayes, 1985)。在一个领域创造出崭新的概括性知识,同样也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比如达尔文当年创立进化论的概要就花费了8年的时间(Gruber, 1981),然后用其生命中其余的时间将这个概要概括和区分为许多生物学专题。成为一项工作或是一个更小领域的专家可能只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就够了,但仍然需要花费时间[1]

专注之所以重要,还在于我们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由于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一目标的选择和最优化,相应地就意味着追求其他目标的时间和相关资源的丧失。发展总是得与失的动力学。当一个运动员努力在推铅球项目中达到高水平时,在其他运动项目上,如体操,就不可能达到相对比较高水平的表现。另一个例子是负迁移。目标技能体系A的获得可能导致给另一技能体系B带来负迁移(Ericsson 及 Smith, 1991)[2]。如果面面俱到,我们可能很难在某个方面深入下去,无法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就无法抓住机会。目前国内人才虽然众多,但多居于底层,中高级人才相对偏少,也正是因为多数人无法专注所致。

抓住机遇很重要,但一时的成功不代表一世的成功。如果要长期生存下去,你还不得不专注,把即得优势转变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相对于对手的竞争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才能长期生存。如果无法专注,曾有的优势也会逐渐消失。过去我曾面试过的一个人就是很极端的例子:他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年,因工作需要先后换过五六次职业,但等公司倒闭时,他才发现因为自己工作过多却没有专长,很难得到好的就业机会。某女士在网站上给我的留言更是一个代表:“我35岁大专学历护理专业,99年毕业从事本专业5年后从医院辞职出来干个体,先后涉及过家政(2年)、眼镜(5年)两个行业均为独立经营可因能力有限吧总是赔钱,一年前在某医药公司从事医药代表工作至今,因工资待遇问题,现想重新再做一份事,可又十分迷茫不知道应该从事哪一行?”她错把市场机会当成机遇,不断追逐市场热点,却始终没有专注于建立自己的优势。

真正做到专注,我们需要考虑个人的价值观、个性、能力和兴趣,找到合适的职业道路,建立合适的职业生涯策略和行动计划,付诸实施,不要轻易放弃。

当今时代机遇之多,就像小米雷军的戏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就算风真的够大,可以让猪飞起来;但在大风吹过之后,它还是要重重地跌下来,因为它没有翅膀,不能在天空飞翔。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创业还是打工,只有专注才能成功。

今天你的专注,会在明天结出丰硕的果实。现在你专注了吗?

参考文献:

[1]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册,[美]William Damon, Richard M. Lerner总主编;林崇德,李其维,董奇总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433页

[2]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下册,[美]William Damon, Richard M. Lerner总主编;林崇德,李其维,董奇总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688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机遇与专注  专注  专注词条  机遇  机遇词条  机遇与专注词条  
综合

 男女外遇的原因各不同

在婚外情、婚外性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就这一现象展开不同层面上的探讨和交流。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一致表明,男性和女性在产生婚外情的动机和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但由...(展开)

综合

 揭秘与人相处的24条黄金法则

怎样才能给别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当我们遵照这些法则行事的时候,我们就能增加自己的关系账户上的财富。1.尽可能鼓励别人。你要称赞他获得的成果——即使是很小的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