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孤僻,我们经常会将其与孤独、独单联系在一起,孤独是指一种孤单寂寞的感受,是内心渴望与人交往却被冷落的心境,孤独的人一般不排斥也不会厌烦与人交流。而孤僻则通常指一种怪癖的性格,孤僻的人一般不愿与人交往,甚至是害怕与人交往,在他们内心深处害怕被人伤害,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或事抱有戒备、厌烦、漠视的心理,因此孤僻的人常常独来独往,做―些难以理解的事情,让人感觉自视清高,行为怪癖和做作,而他们自己也常常被孤单、寂寞所困扰。孤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与人们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里,人们更愿意袒露内心,与人坦诚相待,在潜意识中他们对人的理解是值得信任和和安全的,而如果孩子在认知过程中处于一种压抑、矛盾的环境中,他们很可能对人失去信任、缺乏安全感,进而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与人交往。青岛儿童心理专家
青岛儿童心理专家在青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要不定期地与父母分离,儿童时的依恋情结 在一次次分离中不断地遭到破坏,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更缺少与父母内心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且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不能事事尽心,很多事情需要孩子一个人去面对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产生孤独委屈的情绪体验。尤其是对于父母均外出打工的青少年儿童,没有父母双方的关爱和呵护,孤独感会更为严重。有些青少年儿童表示,每当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看到别的同学有家长接送,一家乐融融的场景,自己就觉得很羡慕,以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现在自己却形单影只,快乐没有人分享,痛苦没有人分担,有时甚至有些自卑,觉得其他同学会嘲笑自己被父母丢下回到家中,没有父母的存在,总是觉得冷冷清清,于是自己也就不愿说话,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流眼泪。小丽就是这样一位儿童,她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父亲,而父亲又常年在外务工,只有让小丽借宿在姑姑家,面对家庭破裂和亲人分离的双重打击,原本开朗的小丽变得冷漠而孤僻。她从不愿与别人提起自己的家庭,甚至当听到别人说起“幸福”、“妈妈"的字眼时就会仇视地瞪对方几眼。无论是在姑姑家还是在学校,小丽都是一副沉默、淡然的表情。但当我们深入小丽内心时,我们惊讶地听到小丽告诉我们:“我觉得很孤单很无助,只要晚上回家,就会一个人在那儿偷偷哭,已经成了习惯,我妈不要我了,我爸又忙着挣钱。我没有依靠,很惶恐”小丽的这种感受―旦长期得不到排解,就很容易让其内心自我保护过强,形成孤僻的性情。 青岛儿童心理专家
文章摘自:http://www.qdxiuweixin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