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时,老师经常举一些学习成功出色的同学如何拼搏的事例,来激励我等贪吃贪睡不干活的货色。比如某积极上进男,冬天披着大棉袄坐在呼气成霜的房间里,跺着冻得生疼的脚爪,攻读到夜半;某优质出众女,早晨都能从刷牙这二分钟的海绵里挤出学习的时间,她事先把英语单词抄在小纸条上,一边清洁口腔,一边在心中念念有词。
听了这样的英雄事迹,那是景仰混杂着汗颜。每次三分钟热血来袭,都立志从榜样的奋斗中汲取力量。无数次,也曾点灯熬油到半夜三更,守着一本背不进去的历史,或在一张死难死难的数学卷子上来回打转,颗粒无收。静夜无声,只觉头是那样沉,眼皮是那样重,思想不是麻木就是一个看不住就悄悄溜走,贪图享受的感官不停的扯着后腿——睡吧,睡吧,被窝多么温暖舒服。
这种生搬硬套模仿的结果,非但成绩还是原地踏步走,反而弄得白天上课也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最糟的是,反反复复的实验和挫败,变成了内伤,对自己的鉴定就是缺乏毅力,很难成事了。有一年过年,有个朋友上我家拜年,谈到她优秀的学习成绩,在大学都一直第一,我妈赞叹她真勤奋刻苦,她洋溢着幸福认真的说“可我不觉得苦,每天晚上熄灯以后,我还拿着书爱不释手,舍不得放下,我就是喜欢学。”
听她这样说,我当时很吃惊,我从小受的教育可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说到学习,就免不了“刻苦”这个一脸苦瓜相的前缀。有人居然不是出于好强,理智,被迫,真心真意的喜欢学习,确实闻所未闻。直到多年后,我因为迫切的渴求,报名上了个英语培训班,我一辈子也没这么用功的读过书,以至同学说想找我,不是在自修室,就是在去自修室的路上。因为想用英语表达的强烈渴望,枯燥的单词在我眼里可亲可爱,当别人不解“你怎么那么用功?”好像我多有刻苦的劲头,而不了解我是多么享受畅游知识海洋的喜悦,我突然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模仿的奋发,都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形式。
当朋友啧啧称奇,说他认识的某成功人士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当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明星科比,一天练一千个投球成为勤奋典范,我们可能会心生挫败,因为我们做不到。我们往往注意到了那种拼搏的表面形式,而不去了解它内里的驱动力。纯靠意志去模仿,睡四个小时,天天一千个投球,尝到的只有苦味。而事实上,人家心中可能有着坚定的目标,而且对目标的实现极为渴望,每一步的努力都是一种满足,都是乐在其中,怎么会觉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