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涌现了一种批量化的行为,我们谓之曰“能装”。
装,决不是个褒义词,而是略带鄙视的负面形容。
如果单就表面而言,装,怎么了?一个人难道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模仿、习得、追随一种更高级的生活方式、一种更文明的言谈举止、一种他自己中意的圈子的属性标识?他就要用专用杯子喝咖啡,只吃蛋清不吃蛋黄,在健身房练出鼓起肌肉疙瘩的臂膀,谈到兴趣爱好,读书旅游是必选项。
或者有很多人迫于情形,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都有过装的时候。
但装,确是一种让人不舒服的表现、尚嫌生硬的技巧。
一方面,装有冒充的意思;另一方面,装有掩饰的功能。翻译过来就是掩饰自己的不足,夸大自己的优越,冒充自己想成为的某类人。它让察觉的人感觉不爽,是因为它太刻意也太强调了,已经改变了模仿、学习的性质,模仿和学习保留了自我这个主体,而装,会让人找不到他的自我,他把自我压到了最低,令他的自我不是在努力之后习得他所向往的方式和品质,和优越的东西融合为一体,而是撕裂了自我和形象。
装,寓意着一个人的真我和表现的我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老老实实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是疙瘩汤、酸辣土豆丝的人,比一个在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中挑挑拣拣、尖着嘴儿说我只喜欢吃生鱼片的人更可爱、更有魅力,因为前者秉持了从小吃着馒头咸菜长大的本色,而后者给人一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误解。
也许装,对本人来说,除了一些现实的利益,还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但对周围的人来说,装,是交往上的屏障。你无法和一个很装的人产生深层的感情连结,因为他已经把能产生感情的自我埋在了别人触摸不着的深处;而在他的自我和表现之间,是虚的,缺乏力量的。
我们和人交往,大都希望对方有温暖的个性化感情。而装,是一种试图通过机械的遵从某种形式,将自己快速类别化,而在这种类别化中抹去的恰是他的个性、他的多样性感受和他对他人的区别性的感受的反馈。
装,本身有多种原因,也是有情可原,也许人人都有在某种情况下装的可能,但是自我完善大概也没有捷径可走,靠装,只能维持一个虚假的表面,有可能拉远和他人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