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的艺术
本文摘自《在不安的世界里,给自己安全感》 作者:毕淑敏
由磨铁图书授权壹心理发布
只有更明智巧妙地摆下尘世间最后的棋子,才能更有质量地获得完整的人生尊严。
近读一文,内有几位日本女性,款款道来,谈她们如何人到中年,就开始柔和淡定地筹划死亡。好像戏刚演到高潮,主角就潜心准备谢幕时的回眸一笑,机智得令人恐惧。
一位艺术家,62岁时,把家中房子改建成三间,适合老年人居住,以用作“最后的栖身之所”。删繁就简,把用不着的家具统统卖掉,只剩下四把椅子,两个杯盘。丈夫叹道:这么早就给我收拾好啦!
一位女儿为父母收拾遗物,阁楼就像旧仓库,到处是旧书和电话簿,摞得比人还高。式样该进博物馆的服装,包装的盒子还未撕开。不知何时买下的布料,质地早已发脆。像出土文物一般陈旧的卫生纸,不起丝毫泡沫的洗涤剂……但房产证、银行存折、名章等重要物件,却不知藏在什么地方。她想起母亲生前常说,我是不会给孩子们添任何麻烦的……心想,人不能在死亡面前好强,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她把父母家中的家具、衣物、餐具都处理了,最难办的是,母亲生前花了250万日元自费出版的自传,剩下100多册,无法处置。再三考虑之后,女儿双手合十默念道:妈妈,留下来的人还要生存,只有对不起您了。说完,她只收起4部自传,其余的都销毁。母亲的日记,她带走了。但每读一遍,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当她49岁时,先烧掉了自己的日记,然后把母亲的日记也断然烧光,从此一了百了。
风靡全球的《廊桥遗梦》,其实也是一篇从遗物讲起的故事。死之前应该做的事,似乎还挺多。如果疏忽了,有时便是难以弥补的缺憾。一位妻子患病住进医院,丈夫天天守候在床边,寸步不离。妻子刚开始是感动,随之就是生疑。终于察觉到自己患的不是一般病,丈夫是在永诀前,尽力增多和自己待在一起的时间。女人深深地不安了,一再强烈要求出院,回到自己家中。丈夫知她病情重笃,哪敢让她走?只好不断用“明天我们就办手续”敷衍她。女人终于在一天夜里,大睁着双眼走了。丈夫整理妻子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她与情人8年相通的记载,总算明白妻子最后放心不下的是什么了。
读着这些文字,心好像被一只略带冷意的手轻轻握着,微痛而警醒。待到读完,那手猛地松开了,顷刻有新鲜蓬松的血,重新灌注四肢百骸,令人感到阳间的温暖。
第一次清晰地感受生者对死亡的准备,是十几岁下乡时,房东大娘在秋阳下晾晒老衣。她脸上欣赏的神色和寿装绚丽妖娆的色彩,令我感到她有一种早日套入它们的期待。细想起来,农牧社会的死亡,也是节俭和单纯的。一个人死了,涉及的不过是几件旧衣,或烧或送,都好处置。其他农具家具炊具,属于公众的大家庭,不会也不应随了死者遁去。
现代社会在种种进步之中,也使死亡奢华和复杂起来。你不在了,曾经陪伴你的那些物品。还坚固地存在。怎么办呢?你穿过的旧衣,色彩尺码打上强烈个人印迹,假如没有英王妃戴安娜的名气,无人拍卖无处保存。你读过的旧书,假如不是当世文豪,现代文学馆也不会收藏,只有掩在尘封中,车载斗量地卖废品。你用过的旧家具,式样过时,假如不是紫檀或红木,也无后人青睐,或许丢弃垃圾堆。你的旧照片,将零落一地,随风飘荡,被陌生的人惊讶地踏着问:这是谁?
当我认真思忖死后的技术性问题时,感觉到的不再是对死亡的畏惧,而是对不幸参与料理这一切事务的人,充满歉意。假如是亲人,必会引起悸痛,但我的本意,是希望他们平静。假如是素不相识的人,出于公务或是仁慈相助,更应减少他人的劳动强度。
我原以为死亡的准备,主要是思想和意志方面,不怕死,是一个充满思辨的哲学范畴。现在才醒悟,涉及死亡的物质和事务,也相当繁杂。或者说,只有更明智巧妙地摆下尘世间最后的棋子,才能更有质量地获得完整的人生尊严。
让年富力强的人考虑死亡,似乎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但死亡必定会在某一个不可知的时辰,与我们正面相撞,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要臣服于它的麾下。
经常想想自己可能明天或者最近就可能死,是一件有趣而且有益的事。
第一是有利于感悟生命,体验到它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会格外地珍惜今天。有许多暂时看来无法跨越的忧愁与痛苦,在死亡的烈度面前,都变得稀薄了。
第二是有利于抓紧时间。日常生活的琐碎重复,使我们常常执拗地认为,自己是坐拥无限时光的富翁,可以随意抛洒。死亡给了我们一个不由分说的倒计时,无论你此刻多么精力超群,时间之囊里的水,都在一去不复返地失落着,储备越来越少。
第三是有利于我们善待他人,快乐自身。死亡使真情凸显,友情长存。
总之,死亡是不讲情面的伴侣,厮伴我们终身。此公最大的爱好就是冷不防,极少发布精确的预告。于是如何精彩地永别,就成了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日本女人的想法,像她们的插花,细致雅丽,趋于婉约。我想,这门最后的艺术,不妨有种种流派,阴柔纤巧之外,也可豪放幽默。小桥流水或横刀跃马,都可以事先多次设计,身后一次完成。或许将来可有一种落幕时分的永别大赛,看谁的准备更精彩,构思更奇妙,韵味更悠长。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比赛的冠军,不能亲自领奖了。
死亡是不讲情面的伴侣,厮伴我们终身。
【图书】
本书选取了毕淑敏写作以来最经典的五十五篇心理类文章,这其中既有毕老师在心理咨询领域多年积累的案例故事,又有从日常生活中总结而来的人生真谛,关于情绪、亲密关系、人生困境、自我认知、女性生存的价值,充满普世情怀,真情实意。毕老师以自己平静的笔触抒写了内心的安全世界,并以自己的心理专业素养和人生经验,告诉你人生的路该如何往前走,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幸福,你的观念就是你的命运,接纳自己,尊重自己,在生命所有的季节里播种,在宁静的世界中享受爱与被爱。
【作者】
毕淑敏,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女作家,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以精细、平实的文风和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著称,多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她是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心理咨询师,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推荐】
一个人对未来的真正安定,是把一切的努力献给现在。生命中要有一颗大心,才能盛得下喜怒,输的出力量。学业、爱情、家庭、父母,面对着我们的生活有无数未知风险的这样一个残酷事实,不安的情绪如影随形。
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的张力,你知道你活着痛着并且成长着。狂风不能把阳光打败,学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珍爱自我,感知幸福,收获满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