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曾断言:“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些事情只是整体人类经验上的优化选择,并非每次都合乎时宜的理性行为)
当货物低价时滞销,在某些时候使用加价的销售策略,反而能快速卖掉。这利用了人们的自动反应模式:价格贵=东西好。这是早已街知巷闻的有效策略,它的另一种用法成为了当今网络团购的常用模式。高额的原价,意味着东西好。低折扣的现价,意味着性价比高。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花高价买到好东西还要爽的事情,就是用低价买到好东西。
这涉及到人类的认知原理,“对比原理”。
要了解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在面前放三桶水,一桶冷水,一桶常温水,一桶热水。把一只手放进冷水,另一只放进热水。然后拿出来同时放进温水。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会觉得好笑又困惑:刚放在冷水的手觉得它是热水,刚放在热水的手觉得它是冷水。
现实中,如果我们先跟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聊天,接着插进来一个相貌平平的家伙,我们会觉得第二个人简直糟透了——但其实TA并没有那么糟糕。如果用于实际销售,服装售货员知道你准备买西装、毛衣和皮带,他会先给你看贵的东西——西装,然后才是毛衣或皮带。像买车一样,经销商会和客户先谈妥了一辆车的大块价钱,再谈配件的小块价钱。几万美金都花了,还在乎几百美金吗?(《影响力》Robert B. Cialdini)
MIT 教授 Dan Ariely 发现了“对比原理”的好玩之处。他在《经济学人》杂志看到了一则广告,里面有3个选项,他对于人们会怎样选择很感兴趣,于是把这则广告给100个学生让他们去选:
1、59美元订阅“经济学人”一年的电子书;
2、125美元订阅“经济学人”一年实体书;
3、125元同时订阅“经济学人”一年的实体书和电子书。
结果16%选择了“1”,84%选择了“3”。没有人选“2”。于是他去掉选项“2”,让100个学生再选一次。结果这次68%选择了“1”,32%选择了“3”。那么,虽然中间的选项没有人选,可以算作一个没有用的选项,但实际上它在人们觉察不到的情况下,起了重要的对比作用,重重地影响着人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