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还是高中开始就对人的心理很感兴趣。
现在才知道,是因为内向的原因,习惯自我探索。想搞清楚自己的喜怒哀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郁闷痛苦,这些都想通过心理学的渠道来获得解脱,或者自我救赎。很多实用派的人会说,你学了心理学,连别人在想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学心理学的会说,你那是误解,心理学本身没有这个作用,才没那么神奇呢。心理学是.....balabala..........
这同样是个误解。
心理学既然是学科,学了之后成为专业,专家学者,怎么能连区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心理问题都解答不了。有人就说了,我是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啊。那么试问,任何理论是不是都是从现象中提取出来然后服务于当下,预测未来用的呢。只能说,你学了心理学还不会用而已。
这里面的原因要从心理学的特点说起。任何科学都是从现象中归纳出模式,然后分析建模,通过一些数学手段使模型精确化。设置变量函数来进行实际预测。
我们看到的心理学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假说猜想,这里面会包含无数的学说,各种理论,有待推翻~
另一种是则是比较经得起考验的,有大量数据支持的,理论本身也相对完善的,对某个问题具有一定普适性的。
但理论就是理论,道理谁都会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道理大家都懂。就好比佛经的道理看得明白,真要落实到生活中各种清规戒律就受不了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大部分人只会照搬理论巴拉巴拉解释一通,你这个什么毛病,怎么回事,给你对上号,入个座,心理学就好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样,我觉得这样学习心理学是很危险的,自己与他人的各种可能性都被理论给限制住了,贴上标签,是否就意味着你对这个现象彻底了然于胸了呢?当然不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给出方案不难,但给出建设性的方案却是最难的。
什么叫做建设性的方案,适合对方的,对对方切实有用的。而不是理论上这么说的,我这么做过有用的。因病施药。
我想,指出问题是大部分书房派都可以做到的,给出建议需要实践流,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咨询师自己先破除我执吧,这个没有几个人做得到。
但有些人天生就会,这是我接触了玄学之后才了解的事情,有些人的思维模式天生就不分你我,没有是非观念的二分法障碍,他们可以说自己是最优秀的倾听者,他们很自信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猜心能力一流。
所以,我觉得心理学的学习并不是了解越多的知识越好,探索心理之路是很辛苦的,会接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很多领域,甚至是完全陌生的,无法驾驭的。
当然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应用层面,心理学应用的方法其实书中的知识很难产生切实的作用,大部分研究者本身是内向型性格,尤其是理论派选手,更是思维替代情感,从人群现象中提取模式进行分析,这本身就造成了信息断层,研究成果很难与现实重新接轨。
受自己思维的限制性,写东西也是跳跃,飞快,思绪闪过就抓不住了,想起来再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