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宾·贝克[美]
摘自博雅广华《精子战争》前言2/3
*
大部分研究人类行为的演化生物学家,都曾花费过相当长的时间来研究其他动物的行为。他们占领的学术领域是由对其他物种的结论而推衍到人类。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学习过程则和其他学者不同。早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坚信,将人类和其他动物同时进行性的比较研究不仅合理,而且绝对有益。因此,当我着手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从一开始就以相同的观点同时研究人类和其他动物。甚至,当我的同事还在主张将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推衍到人类的时候,我却花费了很多时间用来坚持相反的研究方式。换句话说,我所主张的研究方式是以研究人类行为所得的结果来洞悉其他物种的行为。
我早期从事的研究和性行为毫无关联。当时我研究的是动物的迁移(migration)与定位(navigation)。任何人只要曾经设法让老鼠或马找出它们回家的方向,或是曾让一只飞蛾找出南方在哪的话,他一定会对人类产生同样的兴趣。我当时是对这几种动物同时进行研究,而我在每个阶段对每种动物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也正好对其他动物的研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很自然地,当我的研究兴趣最后转为动物的性活动,我的研究对象就不只是昆虫、老鼠和猪,还包括人类在内。这时我又发现一件事,任何人只要曾经尝试在飞蛾、老鼠等动物进行正常性行为过程中收集它们的精液(甚至还有些可怜的家伙会有兴趣去收集狮子和鲸鱼的精液呢),他就会知道以人类为对象进行同样的研究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我只花了点钱买了一些安全套,那些自愿受试者们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实验室。几天后,他们带着自己在自然性交过程中得到的全部产品(精液),重新回到了实验室。以人类为研究对象比较省事的部分还不只如此,那些自愿受试人员还能对我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例如,他们上次射精是在多久之前?这次射精是通过性交还是自慰?他们的性伴侣是否为长期关系的配偶?在性交过程中女性是否曾经达到高潮?如果达到,在何时?
这项实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展开,约有100对男女伴侣曾提供给我1000次射精的精液。由于他们提供了帮助,我和我的学生才能对这些精液进行计量与分类。在这些样本当中,约有200份精液样本是性交时射入女性体内,然后在一小时后又从女性体内流出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回流”。另外,还有500名男性曾经自愿提供活体精子,以便让我们进行混合精液的实验。这使我们得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精子在遭遇其他男性的精子时,是否会表现出不同以往的行为。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全英国约4000名女性进行过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这些女性的性行为,以及她们在外遇或团体性交过程中的反应与行为。尽管本书的基本论点是根据我自己的实验结果而来,但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其他相关研究也对本书的论点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书采用的最后一项资料来之不易。我曾在莫里斯(Desmond Morris)制作的电视节目《人类这种动物》(The Human Animal)中担任科学顾问,这个谈论人类性行为的系列节目所获得的争议与成就同样惊人。当节目制作单位问我,怎样的镜头才最能展现出我所进行的研究时,我特别强调女性获得性高潮的那一刻,以及男性在女性体内射精的那一瞬间。这个瞬间镜头极为宝贵但也极难摄取,数星期之后,我和莫里斯以及我的研究伙伴贝里斯,还有其他节目制作小组人员一起挤在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个小房间里,观看因我的建议而做成的东西。那是一卷影片,是我们在一名男性进行性交前,把一个小型光纤内窥镜贴在他的阴茎下方拍摄而成的!我曾在本书中尽了最大努力,想把我们在影片里看到的情景描述出来(请参见场景3),但那些影像造成的震撼却绝不是我的能力所能表达的。同时,我从前对性交过程中最关键时刻的科学认知,也因为这段影片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我们如果想从其他动物身上收集到同样的资料,便须花费极多的时间。尽管这种现象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以人类为研究对象就不会遇到任何问题,但对研究人类行为的学者来说,他们永远担心受测对象腼腆害羞、夸大其词,甚至恶作剧。无论如何,我们在这项实验中获得的合作成果还是令人感到十分惊喜。大部分的自愿受试者显然都能理解提供真实资料的价值,同时也明了诚实胜于一切的意义。
*
在以生物学观点对人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随时警惕,以保证所有的数据资料都不曾遭受不良影响。对研究人员来说,让他们感到烦恼的事情还不只这一点。很多研究人员会发现,从生物学和社会规范的角度分别来看同一件事时会有矛盾产生。这种观点之间的差距则会让人觉得,我们想从生物学角度来阐释人类行为,简直就是毫无意义的举动。就拿人类的性行为来说,诸如节育或道德观等,不论这些现象来自宗教还是社会,甚至有一些是由生硬的法律条文造成的,看起来却像是人类独有的产物。相同的,人类在决定与“性”或繁衍后代有关的活动时,有时会牵涉到经济因素,这也是只有在人类身上才能发现的独特现象。综上所述,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人类具备了上述的独有特色,那么又怎能用观察其他动物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呢?
事实上,上述现象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什么特别。或者说,人们不愿把这些现象看得太特别。拿节育来说,这种现象并非人类独有。我在本书的场景16里面也曾说明过,节育基本上是哺乳类动物的特性,而目前我们的身体拥有的各种自然节育机制,则是从前人类(prehuman)与早期人类的祖先身上继承而来。一名狩猎民族的女性终其一生所能生的子女人数,几乎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女性相同。狩猎民族的女性凭借的只是承传哺乳类的自然节育法,而现代工业社会的女性则可能在她衣橱的抽屉里装满安全套、子宫帽或口服避孕药之类的东西。
再拿前面提到过的经济因素来说,基本上,这种现象也无任何新意可言。现代男女把“性”作为换取金钱的手段,这种做法相当于其他动物(例如我们的祖先)以“性”作为换取生活空间与食物的本能。人类在获得社会与经济保障之前,会企图暂时延缓繁衍后代,这种现象其实和其他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许多哺乳类动物在加入更好的群体,并获得更佳的生活空间与更多的食物之前,也会暂时延缓繁衍后代。我们在老鼠和猴子身上都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即使是从事性交易的女性,她们以“性”换取金钱的行为,我们也能在其他动物当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关于这一点,我在本书的场景32中有详细说明。
除了上述节育与性交易之外,生物社会对性行为加以制约也非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所有生活在大型群体里的鸟类或哺乳类动物都有其雌性与雄性应该遵守的群体规范,以及群体独有的道德标准。这些规则通常是由领导阶层的雌性或雄性所制定,同时以其本身拥有的力量来强制执行这些规则。不仅如此,这些规则还能以教育的方式广为传播。一般来说,群体中上一代的行为会对下一代的行为产生影响。上述群体规则在动物社会当中(例如在人类社会中)可能引起的结果是,部分社会成员会企图采取某些方式以规避社会制约的力量。最近一些以“父权”(paternity)为题的研究则显示,这些尝试规避制约的成员其实经常都能得逞。
由于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我们的行为当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物的本能,因此很多人经常会把动物的生物性行为与文化性行为混为一谈。举例来说,我经常听到有人主张,如果没有文化的制约,生物指令(biological imperatives)最终将会导致长期伴侣关系和核心家庭的消失。但事实上,驱动人类两性追寻长期伴侣并与伴侣共同养育子女的,是生物指令,而非社会规律。同样的,大部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也因为相同的生物指令而表现出类似行为。对这些动物(或人类)来说,它们不需要任何宗教或文化规律来强迫自己建立家族。一切都是源于自然。相同的生物指令也会驱使某些个体(不论是鸟类、猴子还是人类)将其长期伴侣视为终生的伴侣,并且终生对伴侣保持忠贞。对个体来说,能否终生都对伴侣保持忠贞,则要视伴侣的品质、个体所处的环境以及可供接受的选择而定。同样的,不论对男性或女性(或其他雄性与雌性动物)来说,上述生物指令也会驱使他们经常预期或准备进行偶然发生的外遇行为。
大致来说,外遇行为算是较罕见的,也不需要任何宗教或文化上的驱动力。人类对外遇行为最大的抗拒力量主要来自个体的配偶,以及所有个体的配偶。这种抗拒力量不仅是对人类,即使是对其他哺乳类动物或鸟类来说,也是同样强烈的。这种生物性的制约力量则显示,即便没有来自文化的压力或是禁忌,外遇行为也不至于泛滥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从文化上来看,现代西方工业社会的外遇现象和许多鸟类社会的情形大致相同。上述社会对一夫一妻制都表示赞许,而对外遇则采取贬抑的态度。人类社会的外遇情形要是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例如狨猿和长臂猿)比起来,可能还比它们更胜一筹。每个人类社会之间的外遇情况都不相同,但这些差异和社会制约力量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明显。有些社会对外遇行为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有些社会对外遇行为虽不鼓励,但却能默许;有些社会则甚至会将当事人(特别是女性)处死。不管怎么说,任何社会都有外遇现象存在,即使是在将外遇当事人处死的社会也不例外。这些社会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成员对外遇行为的保密程度,以及成员是否准备承认自己的外遇行为。对研究人员来说,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至今仍然不清楚人类不同社会之间外遇行为的差异在哪里。
生物指令与社会规则在现代人类社会当中如何发生交互作用?这实在是个引人入胜的题目。不过,我在这本书里对于社会规则的部分较少涉及。这并不是因为我想贬损社会规则的力量及其对日常行为造成的影响。由于本书主要是以生物学观点阐释各种现象,为了避免让读者混淆不清,我决定在书中较少提及社会规则。同时,我也希望通过着重描写性行为的生物基础,使我的理论能和更多社会(包括以各种不同标准的社会性、道德观、宗教规范与信仰所构成的社会)中的更多成员都能产生密切联系。
尽管现代工业社会的成员很可能就是阅读本书的典型读者,但大部分人类社会仍然对一夫多妻制或同性恋之类的性行为采取包容、宽恕甚至鼓励的态度。如果我在本书当中过分抨击某些性行为造成文化对立的背景,这么做对我并没有好处。因为对那些来自更开放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来说,这部分很可能会显得毫无意义。因此,我希望将本书的重点放在性行为及其生物基础上,以期让这本书和所有读者都能有所关联。
所有的社会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个社会本身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而且,整个世界的每个社会都不断以不同的方式在发展。社会以各种方式进行演化的过程并非随意而为,这些变化很可能是根据生物指令而来。研究社会演化的学者不仅能够明了社会进化的生物性因素(如生态学或疾病的危险),同时也能了解形成社会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指针。举例来说,农业社会比较倾向于一夫多妻制,而狩猎民族社会及工业化社会则较倾向于一夫一妻制。我们在场景30和场景31里曾对疾病的危险与可能性,以及社会对同性恋行为的接受度之间的关系有所说明。总而言之,从演化的规律来看,生物指令可能驱使社会上的多数成员公开进行某些行为,而社会则对这些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同样,对那些少数成员从事的以及无法公开进行的行为,社会则采取贬抑的态度。
在演化过程中,某些性行为逐渐转为暗中进行,某些性策略逐渐变成少数势力,这些现象全都是受到生物指令的驱使。同样的,社会成员对性行为所采取的某些偏执观念与伪善态度,也是受到生物指令驱使才逐渐形成的。对于这些现象,我除了在这本书里有所说明外,每当书中提到某种性行为可能对其他人造成威胁时,我还会重新提出上述说明来解释这些现象。尤其有趣的是对性的假道学。因为就某些性行为来说,通常能从其中获得最大成就的代表性人物,也就是那些以压迫或抨击等方式,防止他人在暗中从事和自己相同的行为的社会成员。因此,当我们发现社会规范的立法者或促成者正放纵于他们所禁止的行为时,也不必大惊小怪。同理,对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统治阶层所表现出的类似行为,我们也没必要再去自讨没趣地加以指责。
当然,人类社会一旦经过演化而形成其本身的规则与规范后,不论这些规范内容如何,也不论这些规范的形成过程是否和其他社会极为不同,社会内在的制约力量将会强迫每个成员适应这些既成规范。当社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生物指令开始驱使多数社会成员的行为变得并不适合过去的规范时,这种内在压力就不可避免地减缓整个社会进化的过程。这时,社会成员不是被迫放弃自己所渴望的行为,就是迫使自己的行为变得更隐蔽。总而言之,从结果来看,社会中的多数成员似乎能够掌握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文化与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显然非常复杂且充满动力。两者不仅彼此影响,同时其本身也不断发生变化。社会与技术上的最新发展(例如儿童保护机构与父子血亲鉴定)很可能会给文化与性行为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在这些进展出现之前,对先进国家来说,影响最深远的进展显然就是现代避孕法的日渐普及。这项进展已在先进国家当中对整个社会及性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未来也会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相同的震撼效果。
至于现代避孕法会对受制于生物指令的自然节育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在这本书里面也会有所说明。我还可以向读者保证,这些进展将会带来令人惊异的结果,例如安全套的出现其实反而可能会使男性所生的子女人数有所增加;口服避孕药除了会影响到女性所生的子女人数之外,更会对女性在“何时”“和谁”生下子女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不管怎么说,现代女性一方面受制于生物本能的原始驱动力,另一方面却能够依赖口服避孕药的协助,因此,事实上她们手中都对自己繁衍子孙的命运握着不可轻视的掌控权。即使如此,许多女性读到这里,可能还是会悲伤地想起她那经过精心设计的人生规划,竟会毁于一次或两次令人难以理解的一时疏忽。女性这种自发性与自我毁灭式的行为是否表示她的身体和大脑之间存在矛盾?或者是她所拥有的现代人格与她原有的生物本能彼此冲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本书的场景6、场景19到场景26,这部分内容可能会让大家获得一些启示,感到轻松一些。
前言太长,切成3段
1/3《繁衍后代的理想策略》
2/3《诚实胜于一切》
3/3《每个生命诞生的背后都隐藏着故事,你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