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何人们不想有自知之明?

为何人们经常尽可能的避免了解自己,习惯性的选择回避,为了应对这个可怕的世界,回避成为人们的明智之举。——

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一提到自我认知,无知便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

情景喜剧经常利用极其简单的心理学知识让我们开怀大笑。

桥段大致如此:主人公对同伴信誓旦旦:“我永远都不可能为了金钱而改变自己的道德信条!”后来,当这个人真正面临这个选择时,他欣然妥协了。

这个玩笑讲的不仅仅是虚伪,它也反映了主人公对于自己的虚伪竟毫不知情。看过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破坏主人公形象只是为了搞笑而已,无关对人类心理的诊断。但实际上这就是人们回避自知的一个再现实不过的例子了。

最近在《普遍心理学评论》里的一篇文章中,Sweeny et al. (2010)指出了人们逃避自知的三大原因:

1.会动摇自己的信仰。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倾向于吸取与自己信条相符的事实,而摒弃那些不符的事实。

2.会让我们做不喜欢做的事。如果跟医生说自己那些奇怪的举动,你可能会被迫接受痛苦的测试。有时还是不知道这些的好。

3.会引起不良情绪。

这三大原因在情景喜剧那个例子里有所体现。与之相对的——那些我们试图寻求真相的——便在于对于积极信息的期待和好奇。是否会回避自知取决于以下几点:

1.预测。这是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预测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会努力避免它。

2.无能为力。不太明显却能说明很多问题。当我们感到自己可能会对事实无能为力,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回避。就像我们不想过多的知道关于绝症的事情。就算知道了也无能为力,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

3.缺少应对资源。当人们觉得自己无法立即应对那些坏消息时,他们就会试图避免。

4.信息难以理解。信息越难理解,我们就越不想知道

所以人们经常尽可能的避免了解自己,有时这也很有道理。比如说,基因测试可能会说你在70岁之后会很有可能患上心房颤动。这信息是否有用呢?还是知道了徒增烦恼?获知你无能为力的事情也许只会降低你生活的质量。

有时我们回避问题会伤害到我们自己。比如说如果我们一直不去检查身体里的可疑胎块,有可能会延缓癌症的治疗。

问题就在于要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要回避,什么样的要接受。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消息我们也就无从得知如何选择。可一旦知道了这个消息,你又不会忘记它。这就是个问题。

答案我无可奉告,只能说要应对这个可怕的世界的复杂,回避也许才是更加明智之举。我们有理由羡慕年少无知:无知者,才可无扰。

当你嘲笑情景喜剧里面主人公的虚伪时,也是在嘲笑令我们不舒服的事实。我们都在试图去逃避,因此在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是虚伪的。

译者:坡的黑猫

【本文由坡的黑猫授权给心理网使用,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心理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何人们不想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词条  人们  人们词条  不想  不想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综合

 学会说“您是对的”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都渴望着引起他人的注意(当然小偷和通缉犯除外);其实,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心底都有一种被认同的渴望。掌握认同别人的技巧,是你人际交往中必修的课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