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为紧跟潮流购买苹果产品,是否想那些仍然奔波在工作条件恶劣的流水线上的工人。富士康跳楼事件似乎仍历历在目,当你在购买或使用iphone时会心存罪恶感吗?——
上周,纽约时报发表了篇关于富士康车间生产状况的报道,得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家旗下有不少制造厂,生产了数百万苹果数码产品(包括iPad、iPhone以及iPod)的公司。这篇报道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介绍工厂里恶劣的工作条件,这些对于老美们来说根本难以想象。以下转引一些来自那篇报道中关于富士康恶劣工作条件的叙述:
富士康的车间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雇员们每周工作六天,有时一天工作12个小时。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工作,很多员工的双腿肿胀,此外,这些雇员中还有不少未满18岁。这些雇员的居住条件不佳,他们都生活在工厂园区的拥挤的宿舍楼里,前几年的跳楼事件就发生于此。很显然这些坠楼身亡的案件不是意外,而是自杀。……
报道中还简述了发生于成都富士康工厂的一起事件。当时,由于加工iPad的设备突然爆炸,造成一名员工的皮肤几乎全被灼伤,虽然进行了抢救,但是他仍没有逃脱死神的魔掌。
对于纽约时报的报道,富士康表示并不符实。对此,苹果公司表示不做任何评价,但是其公司高层——CEO蒂姆·库克(Tim Cook)给全体苹果员工发邮件表示,公司对于安全生产十分重视,苹果公司会全面致力于保障全体职工的安全与利益。
价格影响销量 消费者难以抗拒苹果产品的低廉价格
在苹果产品抢购狂潮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关心一下iPhone以及其他苹果数码产品它们的制造企业以及生产环境呢?当我们赞叹苹果产品如何的奇幻便捷时是否也应该想想它们消耗的人力资本,想想生产它们的中国雇员们呢?
其实,已经有不少人在关心这些问题。在Change.org的网站上,有超过14万5千人联名抵制苹果展品,借此呼吁苹果公司应该重视对其员工的保护。尽管呼声不小,但是实际影响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苹果公司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的改进措施。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人乐于在第一时间抢购苹果iPhone以及iPad产品,使其每周其销量都破百万。苹果iPhone至今仍高居智能手机销售的冠军。也因为iPhone以及iPad两款产品的热销,苹果击败了巨头谷歌以及微软,使其只有模仿的份。苹果的成功似乎很难被效仿。每到午餐时间,你会发现有成群结队的人们簇拥着抢购一款新型的iPhone或是iPad产品。尽管其实不少人知道这些炫丽的数码产品背后,其生产的员工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但是这并不能够阻碍他们的抢购行动。在我看来,纽约时报的报道以及对苹果产品的抵制活动并不能对其销量造成多大的影响。或许真正使得苹果产品热销的原因在于它低廉,令人心动的价格。
最新款的iPhone 4S 售价只有199美元,iPad最便宜的售价也仅为499美金。之所以苹果产品能够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售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把生产加工外包给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中国,不仅劳动力便宜而且劳工们的待遇相当差。
如此便宜的售价,难免引来不少非议。人们愤怒地称苹果是家唯利是图的企业,其银行存现达到100亿美金,很显然,若苹果公司愿意,他可以支出一部分现金给富士康以及其他外包企业,以改善他们的生产作业条件。
抵制似乎徒劳 改变究竟谁买单?
对苹果产品的抵制势必会迫使其多多少少发生一些转变,但是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利益也就面临着一些牺牲。
在上周关于富士康的报道后,纽约时报发起了一场关于该事件解决措施的民意调查。不少消费者表示,苹果公司应该将其生产线部分转移回美国本土,当然由此而来的生产成本公司最好也一并承担。换句话说,消费者们才不乐意为额外的生产成本买单,他们希望苹果的产品依旧十分低廉,同时其制造企业的生产条件能够实现改善。说到底,矛盾的根源还是“钱”。
所以即便苹果公司将其生产商转移回美国本土,或者加大对其在华企业的投资以改善员工工作条件,都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像苹果这种利益为大的企业,它是不可能自己支付额外的这些生产成本的,最终买单的只能是广大的消费者。
苹果公司面临的问题其实很多,而且这些问题还是连锁反应,不能单独解决。比如像富士康或者类似的一些亚洲的制造配件的企业,不会因为不给苹果生产配件而转投其他公司而使得员工命运发生质的飞跃的。
你可能会在购买苹果产品的时候有一丝丝的罪恶感,但是问题的解决将会是长期性的,并不容易,恐怕只有等到所有的电子制造企业都有所改变时,才能有些许转机。到头来,消费者可能还得为这些企业的改良买单,但是作为消费者,你愿意多花钱以改善生产其员工的工作条件吗?
作者:SteveKovach, Special to 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