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五点的时候,和p聊完,打算出去买菜做饭。想吃鱼了,上个星期将就着也算煎了一条小红雕,就是鱼腌的时间稍短,味道有点不够,其实我自己吃已经可以了,但是室友怀孕了口味变重,评价说就是味道欠点。作料什么的我都下的多,闻起来真是香。所以积累点经验,再百度下煎鱼的方法,今晚应该不会让大家失望吧。
拿了钱包三步并两步地跳下楼去,正推车准备出门的时候碰到室友的H回来,问我出去呢,一瞬间决定不做了,避免尴尬吧。
谁说这不是个很棒的决定呢?
之前不是很喜欢这个城市,甚至因为一些事情产生了厌恶。建设工地的灰尘弥漫,以至于我每天要戴着口罩上班。拥挤和杂乱的交通,甚至在市中心的两个十字路口经常出现车行到路中间然后等红绿灯的情况,我想一旦出现醉驾脑袋不清醒,这里一定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吧。这些都让我如此的不习惯。然而在沿着树荫晃晃悠悠的一路踩着车过去,明晃晃的阳光洒下来的时候,心情突然跟清风一样飞扬起来,微凉的气息笼罩着我,感叹着幸好这里的绿化并不差。
不知身在何方,不知去向哪里,不知下个转角有什么,这样随性的走下去,未知既没有带来恐惧,也未让我惊奇,只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平静和喜悦。心中的烦恼和身体的疼痛都一扫而空。
市中心比较繁荣的地方,几乎是银行林立,每家银行的建筑都以其宏大和庄严穷其所及的彰显着它们雄厚的财力。中国银行还是标志性的高耸,正面依旧是绿色玻璃一溜下来,银色墙壁,吊高的基座和门口两根一米左右的柱子,简单利落的姿态,极具现代感,我大爱的建筑风格。相比之下其他银行都显得有些笨拙,邮政的建筑以古朴的土黄色和作旧的灰绿为主,夸张的宽度让我感觉特别像个矮胖子。
QZ有两样东西非常多,一个是牛肉馆很多,一直不解于这件事。一个就是寺院很多,本地人非常的信奉佛教,几乎每个人的家里都供着佛像。以前在PT时,工作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广化寺,风景甚美,休息时我必去的地方,每去必拜,有妞儿我求姻缘呢?笑说什么都不想要,只求平安。当时几乎要因为这座寺爱上那个城市。
一路上果然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寺院以及类似寺院的古老建筑,这些建筑都坐落在市中心的边缘。周围都是两三层高的民房,也有可能是和寺院一起存在的古老建筑,亦或是为了发展旅游而配合寺院建造的。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刻意也好,自然也罢,它们都确实连成一体,建筑上被时光侵蚀的痕迹,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起初只是远远的路过,视线不抓住什么的轻扫过去,偶尔多看几眼,后面也有电瓶车拼命的按着喇叭,毫不理会的继续自己的审视,偶尔的任性是不是也无伤大雅?(哈哈)行到后面一个十字路口,逆光看到对面的路牌上写着近圣路,恍惚一下过去,我特意靠近了些看,确实是近圣路。果断决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会有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不过是一条极其平常稍显拥挤的马路,两边都是些普通的民房,或许这不过是条路而已,不过是名字有些特别而已,生活本就是这么平常,只是我们对它寄予了希望,充满了期许而已。
哼着一首小时候看过的《少林风云》里的歌,自我感觉良好的走向未知,没有任何思维,没有任何想法,很庆幸我还算得上一个简单的人。兀自这样想着,来到一个风格迥异的教院,清净寺,只是远远的看看,确定这不是佛教,特意穿了马路过来走近它,原来是伊斯兰教。虽然没有了解过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不过看到清净寺下面一排美妙的特殊文字就明了了。外面的石墙被雨水侵蚀的千疮百孔,本来的土色已经被沾满青苔,没有人打扫,反而更有一种沧桑感,像一张老人的脸,肃穆却也有慈祥感,我忍不住用手摸了摸,其实什么都没有。远远看去时,里面有大圆顶的建筑,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了。没有进去,继续我的旅程。
我不是个恋旧的人,怀旧风格的事物,经时光淬炼的圆润,我始终怀着一分不肯轻易靠近的畏惧。就像这些古老的建筑,它们包罗万象的姿态,在我看来还是有点不能接受的,虽然也崇敬和膜拜,可是我还太年轻,我的思想里那些有棱有角的是是非非和不肯妥协的真真假假与这些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更喜欢那些棱角分明,线条简单锐利,处处彰显着自身个性的现代建筑,不同的姿势无一不是对自我的展示,我也像它们一样还不能放弃自我,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过我也向往时光,向往因泪水的冲刷而日益明亮的眼睛,向往因痛苦的抚慰而逐渐平静的内心,我坚信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不论是幸福快乐,还是痛苦悲伤。
我像发现宝藏一样,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这个城市的新华书店,不小的规模,让我欣喜不已。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一个稍具规模的书店,我都会感到无法言语的激动和兴奋。在GZ时,天河中心那块,有个非常大的图书超市,是我见过最大的,估计有四五层的样子,第一次发现那个图书超市的时候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几乎是扑进去的,如果可以我真想抱一抱它。每次放假我都要在那里耗上一天,自然每次都是人山人海,大厅里买单的人可以从大厅的这头排到底,而且还是十几个收银台,每一队都有这么长。摆放书籍的地方却没有想象的嘈杂,有很多人都在站着或垫张纸坐着看书的,只有翻书声和脚步声,无论如何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求知的气场,一种屹立不倒的追求进步的精神。到了DG,找到了那里的图书馆,我去的地方不多,见到的东西也很少,不过确实很喜欢DG的图书馆,也算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也许跟DG整个城市的情况有关,建馆时间并不长,所以非常的现代化,设施也是较为先进和完备(当然是相对于我所见过的),也是我本身对新鲜现代的事物比较有好感。里面人不多,相对这个规模来说可以说人真是稀少,所以非常安静,光线也特别好,看书的地方是落地窗,该有多漂亮!PT的图书馆该有多小多旧啊,旧到我都不想走进去,好在还有个比较大的新华书店,算是让我有点安慰。到了QZ,我当然不会错过这里的图书馆,本来百度的结果还是让我满心期待的,图片上看着真是明亮清新,结果有些小小的失望,设施比较落后吧,放物品的柜子还是要锁的,想不通为什么每个地方都建的那么好,图书馆却一定要这么落伍。好在里面的书还是很新的,也有旧的发霉的古董。想对于沾满灰尘的古董散发出的霉味,我还是更喜欢刚印刷的新书散发出的墨香,当然更美的味道还是墨汁的香气。再说回我刚进去的新华书店,门口新书推荐的地方,一眼看到了韩寒的《三重门》,小小的惊诧了一番,挤在一堆小朋友中间往里走去。一本本扫视过去全是口才与礼仪速成啊,做人做事培训啊,快速学管理啊,推销秘籍啊……诸如此类的教人快速提高生存技能的书籍。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热衷这类书籍,看了不少激励大师的书,巴不得一天之内成为董明珠,半个月就能超过了杨澜,再往高的爬点,有朝一日我还能成为撒切尔夫人。但是后来觉得速成真是件不靠谱的事儿,这些书籍大概就是为我这类急于求成还妄图不劳而获而订做的经济产物吧。记得在豆瓣上看到一位豆友批评英语速成转的北外刘清润教授写的一篇文章,讲了他们那个年代是如何学英语的,通篇没说一句当今教育的弊端,只是纪实的写了切身的学习经验,我想值得去好好研读吧。插入一些刘教授的原文,以此勉励自己。
“回首往事,我不免有些怀旧。我们当年的生活是清苦的,却落得个耳静心静。每个人的工资都是几十元钱,每个人住的都是筒子楼,没有红眼病,不用为买车买房去拼命教课挣钱。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教书还是教书。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要操劳得多,这是这一代人为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所付出的代价。这种现实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年轻人学问与教学的精细。当今世界,坐得住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心里像长了草。有的人学了两三年英语就认为够用了,着急忙慌地找个外企上班挣钱。而我们这些人,学了那么多年,仍然认为自己学得很不够。王佐良先生经常引用的一句英文是:“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大意是“半瓶子醋最可怕”。心情浮躁、急功近利、轻视学问的种种表现,最终会使教育事业付出沉重代价。”
整个书店真正大家写的,具有文化底蕴的书占得面积很少,在最里面角落的位置。我随意翻看了几页,可见我也是个嘴巴说说的人,真要我去研读《百年孤独》此类的书籍我还真缺少这样的心境。全部看完让我开心的是沧月又有新作品了,算得上厚实的一本,估计还有好几部。还是喜欢看小说,尤其是喜欢他们对某一点情节逻辑性很强的叙述,总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共鸣感,那种精神的身临其境让人不断想重温和回味。楼上是买文具和儿童图书的,文具店也是我热爱的地方,一看了五颜六色的本子就有强烈的购买欲望,最终买了一直毛笔和一瓶墨水,砚台摸了半天还是放下了,小的那个不好看,好看的那个太贵了。本来不打算买的,因为我发现好久不动毛笔,竟然不知道怎么拿了,试了半天手指都不知如何放。今早起来画了两笔,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乖乖,手拿不稳笔了,字写的竟然可以比以前丑,甚至是非常丑。之前才练字的那两年写了字总有人夸说写的好,我很是不以为然,以为真没什么水平,觉得随便找个人都能写到这样,今天看来我错了,现在的我写的字比以前的我写的字丑多了。是不是我太忽视努力去做而产生的效果了?其实当时的寒冷和孤独都不是白受的,它们都凝炼在了手握的笔尖,幻化成我未能察觉的美丽,谢谢老爸!
一直沿着右手的方向在城市的地图上画圆,人的路是不是都是一个园?起点不同,过程不同,然而殊途同归,最终轨迹像极了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化整为零,什么都没有。记得几年前有个同志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人都是由幼稚到成熟再到幼稚的一个过程,就好比一个禅师顿悟的过程,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谁说这不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呢?
无论走的再远,我们都会回到那个曾经出发的起点,无论我们愿不愿意,在死去的那一刻我们都如婴儿一般明澈。外公去世的那天,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还想好好看看儿孙满堂。谁说不是我们活着的时候最初的愿望呢?我们不过是为了看到一切幸福的模样,无论在路上我们曾经离这个愿望有多远,无论我们是不是因为浮华的一切而忘了它,最后我们都将明白想要的不过是爱让生命繁荣的幸福模样。
毫不意外的看了悦华酒店的高楼,我说过我会回到起点的。从第一次来这里吃饭到现在,它的高度让它成为我心中在这座陌生城市的坐标,无论我走到多陌生的路,只要我能看到它,我就会安心,不再恐惧,我知道在这个坐标的附近一个脏乱的小区里,有一个不算宽大明亮的房间,是我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是我可以安稳睡下做着美梦的地方。感谢我还活着,也感谢它!
近些日子,因为P的事情,为了救一个身患绝症的朋友,到处借钱而遭到拒绝的事情,让我恐慌了,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会有人愿意帮我吗?如果我身患绝症,会有人愿意借钱给我吗?我很害怕的翻看qq上的同学和朋友,胆战心惊的查看电话本里的号码,我开始怀疑很多东西,因为我真的没有找到一个我确定会帮我的人。而后来发生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让我有些清醒了,不过已经不再那么歇斯底里,只是平静的准备去接受,接受生命之于我们,人性之于我们所带来的残缺的遗憾,也许这些就是教会我们去包容生命的瑕疵,这才是真正的完整,而信仰带领我们怀着希望去追求我们自身生命的美好。
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我很庆幸自己是接近美好的,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心里又愉悦了,打开窗,问心无愧的接受阳光的洗礼,清扫内心的阴霾,感谢太阳对于每个生命都是一样的,不分贵贱,不分善恶。我知道只要有一台单反,所在的城市有书店或图书馆,我都可以好好的活下去,以喜悦的心情,以独孤的姿态。
再美的风景,也许没有人会陪你看,再痛的经历,也许都只能自己忍受。
总有一段路,我要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