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特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聪明人呢?答案很简单,它就潜藏在我们对问题对事件的提问方式里。
能在哈佛大学读书,意味着我有非常难得的和聪明的人在一起的机会。当然,当我说“聪明人”时,指的并不是那些智力测验中获胜的人,而是那些聪明得耀眼,把那些杰出者的奖学金视为囊中之物的人。成为TuringAward赢家后带领法政学者去抢三明治是让人很惊讶的事。(注:Turing Award是一年度奖项,由美国计算机协会颁发,奖给在计算界为自然科学做出贡献的人)
在我继续往下说之前,让我先澄清一点:我不是那些聪明人之一。这也许是我在哈佛学习了三年后的最大收获。那里聪明人的数量绝对是令人难以置信。我总是能说出很多教授和学生的名字,就算我多么努力,我也绝对绝对不可能像他们一样聪明。不过说实话,这也没什么。我没必要非得变得那么聪明(当然这也许是另一个故事了)。这只能说明,如果我不像他们学习,我不会从慷慨的助学金处得到任何好处。我并不是说在教室里学习,而是指个人对学习的感觉。怎样区分“聪明人”和我呢?对于那些聪明人,怎样管理他们?怎样驱使他们?
当然,我还没有权威在这里宣布,但是我注意到聪明人中共同的首要一点是是:他们总是喜欢发问。当有人给我解释新的东西时,我总是仅仅点头而已,就像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如果我不明白,我就会稍后上网搜索。毕竟,我不希望对方认为我很笨。但是聪明人却并非如此。如果他们有不懂的问题,甚至他们以为自己懂了其中的某部分时,他们就会发问。我清楚地记得,我作为一名不成熟的,或许还有一点自大的新生去听一个客座教授为我们上的的一堂课。当解释完对某个简单明了的概念的理解时,这个客座教授问大家是否还有问题,这个问题我早已经明白了。环顾教室,所有学生都在点头,表示他们都听懂了。但是,这门课的正式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对之前课上展出的资料有疑问。当时,我以为那没什么,甚至以为我比那位教授还聪明,因为我理解了那个概念而他/她没有。但现在,我确信当时这位教授没有提出他的问题是为了让客座教授不会感到太难受,从而去继续开始讨论或者其他的内容。从问题的声调和强度以及教授听课的反映,可以发现问题是很诚恳的,并且答案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鉴于在哈佛对学生和教授的研究,可以明显地发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虽然并不是所有聪明人在有疑问时都会问问题,但是他们在别人认为懂了的情况下依然会发问。聪明人在无时不刻地挑战人类的理解能力。当很多人认为某个问题已经到头的时候,聪明人仍然会挑战这个问题是否有可能继续推进的极限。聪明人不会去断言事物的表面价值。聪明人不会休息直到他们找到了令他们欣然接受并可以理解的解释。
聪明人会去挑战所有事。(你知道这是谁告诉我的么?是一个聪明人。)
也许有一天,有人会叫我聪明人。为了那个时刻,我将会永不停歇地去发问。
文/Tommy 译/鱼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