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悲观和乐观的人做认知测试。做测试的时候,先是让他们眼睛向下看,然后再将眼睛稍向上看。结果发现,当悲观者眼睛向下看时,他们在测试中表现得最好,而乐观者则在向上看时表现最佳。由此看来,悲观者和乐观者的成功,似乎自有其特殊的模式。悲观者并非不能成功,只是,你要找到开启成功大门的那把钥匙。——Psy525.cn
【乐观者的成功密码】凡事都往好处想
1.对未来始终保持积极期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这是乐观者最核心的特质,它让乐观者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处世,似乎只是顺其自然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你期待未来怎样,它就会变成怎样,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可以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原因并不神秘,人在期待某一结果的时候,他的态度、思维和行为方式都会受到影响,他会以一种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
2.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处事方式从一件事的开始到结束,乐观者始终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不成功,对他们来说并不意味着失败,而只是出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他们会努力搜索各种信息,竭尽所能地想办法。
对成功的期望和相信,让乐观者总想着如何能达到目的,而坚持不懈地解决一个个不停出现的问题就是他们最好的成功路径。
3.积极地应对挫败在乐观者成功的心理机制中,最了不起的,是他们应对挫败的方式。
我们假设这样一个情景:你在银行不幸遇到了劫匪,更不幸的是,劫匪开了一枪,正好打在了你的胳膊上。我们设定-3、-2、-1、0、+1、+2、+3,分别对应从“非常不幸”到“非常幸运”的七个等级。悲观者给此事的分数大都是-3或-2,他们觉得这实在是太倒霉了。而一些乐观者,你相信吗,他们为此事打了+3分,因为他们觉得,“子弹本来可能打死我的,但只是打伤了我的胳膊,这表示我还可以与之搏斗”;“子弹没打到头是件多幸运的事啊,没准我还可以把这事写成稿子,赚笔稿费呢!”
乐观者遇到坏事,他们总会想到积极的一面,或者比这更坏的情况。失败、霉运、挫折,在乐观者的生活里,似乎都变成了一种机会,让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更好的生活。
[代表人物]
苏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一生饱经宦海沉浮,始终保持达观性情。人生得意时,他可以筑一道苏堤,创一代画风;失意时,他可以垄田种地,写下“大江东去”的千古佳句。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爱迪生——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在寻找灯丝材料的过程中,做了1200次试验,失败了1200次。别人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还要继续吗?”爱迪生说:“不,我没有失败,我已经发现有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悲观者的成功密码】做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出门担心下雨,赶火车担心误点,演讲担心忘词,恋爱担心被甩……悲观者似乎总在和各种各样的焦虑作斗争。不过,就在克服焦虑的尝试和努力之中,悲观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密码。
1.最坏的打算悲观者处理焦虑情绪的第一步,就是对即将进行的事做最坏的打算、最低的期望。所以,假若情况真是如预想的那样糟糕,悲观者也不会受到太大打击。这是悲观者摆脱焦虑、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策略,同时也使悲观者表现出很强的承受能力,让他们在失败之后,仍然可以总结教训,从头再来。“最坏不过如此”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再试一次也无所谓”。
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事实上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帮助悲观者养成坚持不懈的行为模式,让他们的生命看似柔弱,实则坚韧。
2.周密的心理排练,把焦虑具体化心理学家诺伦做了许多研究来探讨乐观和悲观的问题,她发现悲观的成功者由于对即将来临的重大考验都抱着很低的期望,所以,会“一一检视所有可以想像到的后果,然后花很多时间和心力在脑子里预演各种可能的状况,直到很清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成功”。
悲观者对事情的结果虽然设置了最低期望,但却同时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比如,在备考时,悲观者可能会想:及格就好。但在复习过程中,却会不断设想:填空会考得很细,每个知识点都要看;大题不会简单,难的地方要好好研究。而难题答出来,小题不丢分,这一切做到,绝对不是及格而已。所以说,悲观者的心理排练是以最佳的表现为目标的。他们面对目标总是觉得没有准备好,因为那个目标太过完美。
[代表人物]
叶锦添——著名艺术家他很自卑,小时候成绩不好,考了几次大学都没有成功。他从来都不自信,但正是这样的卑微,让他拼命地读书、画画、机不离手地拍照,最终,被尊奉为“东方视觉艺术大师”。他总戴着一顶帽子,那是他的雨伞,他说,只有这样,他才会有勇气,在不被人关注的间隙,埋头,用力地奔跑。
梁朝伟——著名演员“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很自卑、很害羞的人……因为悲观,我永远只会往自己的缺点方面看,永远看不到我自己好的地方在哪里。”就是这样一个人,被视为香港影视圈中的异类,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事业的高峰和低潮之间徘徊,可梁朝伟的演艺事业,却一直都处于浪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