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一次集体心理辅导。对于极为隐秘的内心问题,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更具优势 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黄玉杰
学大教育广州分公司东风东校区总监赵学治日前向记者透露,自2009年以来,学生到校区寻求心理咨询的需求度不断升温,而学生针对个人情况,要求相关心理专家做一对一心理辅导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在东风东校区参加辅导的学生群体中,有超过5%的比率就需要校区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赵学治提出,从一定程度看来,心理健康辅导已逐渐成为培训机构学业辅导之余的重要方面。
心理辅导与学业辅导不可割裂
赵学治的观点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英讯理想教育学术总监康毅文指出,尽管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心理健康辅导尚未普遍发展到专业心理导师“坐镇”、为学生“把脉”服务的程度,但当前的课外辅导的确延伸出一项可单列的心理咨询服务。
“教育专业也有专门的一项教育心理学。事实上,心理咨询并非课外辅导生搬硬套的额外服务,相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其必要性及可操作性。”康毅文介绍,当学生表现出成绩低下、学习积极性不强等学业障碍时,往往根源就在于心理问题。当课外辅导员在辅导学生课业时,发现学生有情绪问题,就可以立即给予纠正并辅助学生消除焦虑,从而促进学生课业成绩。“心理辅导和课业辅导更像是浑然一体的一个事物,具有不可分裂性。因此辅导机构应该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做到更细致、更贴身”。
压力大期望高激发心理问题
近几年来,为何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如此突出?对此,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是由独生子女“娇骄”交织的自我中心意识、富裕家庭子女挥霍式的消费欲、破碎家庭子女自卑及自暴自弃的失落心理、父母望子成龙的高期待、学业竞争压力等因素综合导致。
记者从培训机构了解到这样的个案:小萌是一个聪明好动但学习习惯差的小学生。父母对她期望很高,但教育方式却很粗暴,小萌从小就没少挨打骂。长期下来,小萌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也产生了逆反心理,同时还形成了狡辩固执、自暴自弃的心理习惯。小萌上五年级后,家长带她到培训机构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心理教师通过一年的时间,与小萌建立起信任的关系。最终,小萌的心理有了很大改善,还考上了不错的初中。心理老师认为,小萌属于典型的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学业障碍,“心病”医好了,学习成绩才能进步。
家长往往不懂得耐心聆听
培训机构接收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个案很多,但总体上,心理教师主要还是以聆听、协助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大教育广州分公司心理教师程蕾认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这个群体的学生脱离不了小孩的世界,但也有了成人的部分心态。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是超前的成人化,认为个人很有主见、能独自解决各方面问题。但同时,家长老师看待青春期孩子有一定滞后性,普遍认为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指引与监督。当双方沟通存在问题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当心理问题产生时,我们更建议是担当一个聆听者的角色,在学生面前树立一面镜子,让学生自己看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自身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先让学生主动去做。如果学生需要老师的协助,就由老师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再执行。”程蕾提出,家长、学校教师往往是聆听的角色缺位,而学生普遍也不愿意主动找学校配备的心理专家谈心,因此,培训机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能与学生实现个性沟通的第三方有效平台。
严重精神问题还应就医
康毅文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培训机构担当心理辅导的专业性还有待考究。“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波动大、自卑、网瘾等心理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但病态的精神疾病,培训机构无法提供治标治本的解决方案,这还需要学生寻求医学治疗比较妥当。”康毅文认为,随着培训机构未来服务项目的深入发展,心理辅导机制也将越来越完善,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