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高校内连续发生几起自杀和伤害他人案件。接连出现的类似事件,都在向社会抛出一个疑问: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变脆弱了?而另一方面,大学中并不缺乏心理顾问、心理咨询的场所和社团,它们对大学生的心理是否起到了帮助作用?记者先后采访了四川成都5所大学的学生自创心理协会负责人,他们统计的数据显示,以一所万人高校为样本,不到2%。——Psy525.cn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整体变脆弱了,这需要权威机构的科学研究和调查数据作支撑,所以,并不能仅凭几个自杀的个案就惘下结论。但是,正如任何一个群体中都会有部分个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存在心理问题一样,大学生中也会存在心理问题。有了心理问题,就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之道。不过很显然,无论是在社会人群中还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求助心理医生的人还是只占少数。这与一些人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有关,同时也与心理咨询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有关。
负责心理协会的学生干部小敏遇到的那位同学,在进入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里有很多学生干部在,在一个相对封闭的高校里,这往往意味着碰到熟人的可能性较大,而进行心理咨询又是如此隐秘的事,这就难免会让前来咨询者产生不安全感了。所以,该同学的最初反应就是环顾一下四周,这恰恰是他对心理咨询师和咨询环境产生不信任感的反映。这也说明,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环境不够隐密,咨询者普遍担心的泄密现象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影响了他们进行心理咨询的积极性。
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如何让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任感。一般来讲,遇到心理问题,人们如果不选择熟悉的朋友进行倾诉的话,就必然会选择完全的陌生人。而陌生人与陌生人之前的信任感又恰恰是最难建立的。人们去医院看病也常常碰到陌生的医生坐诊,对他们的信任感是基于对医院、医生权威性等因素的信任。但在熟悉的校园里,而对抬头不见低头就可能见的对方,心理咨询中的两个人如何建立信任感呢?
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都是由学生自创的心理协会来进行的,它本身的权威性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担忧,而且,由于心理协会的人员来自学生中间,这也让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咨询内容一旦泄露会让自己很难堪。所以,要解决高校心理咨询不到2%的困境,切勿急着批评学生们对心理问题不够重视,应该先从消除这种不信任感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