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任性、泼辣,活像一个个“小恶魔”。凡事都要爸爸妈妈依着自己,若不依自己,就要闹个“底朝天”。
我们都知道,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这是溺爱。可是,若我们在最初就以错误的溺爱对待孩子,孩子习惯生长于这种环境中,久而久之,一旦父母不再溺爱孩子,让任性的他们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就像“戒掉”溺爱一般痛苦不堪。
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依恋父母,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孩子对父母过度依恋,只会造成他自身无法独立。
有的家庭,爷爷奶奶每天跟在孩子后面转圈圈,身上挂着水杯、球鞋,兜里揣着零钱与糖豆。这俨然已经不是爷爷奶奶的形象,更像是保姆用人。
这样,孩子看似生活得滋润舒服,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倘若爷爷奶奶不在身边,那这些无能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些有远见的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而没有远见的父母,会把孩子紧紧地禁锢在自己为孩子创造的“无菌室”里。试想,一旦这个“堡垒”崩塌,孩子们会怎样呢?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情景:儿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了,却像个不懂事的小孩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愿,和妈妈哭闹不休,惹得路人侧目而视。下面这个新闻故事,希望能引起父母们的警醒。
扬州某大学的一位应届毕业生,只因跟堂弟玩电脑时发生了一点争执,他容忍不了堂弟说他“笨”,便挥刀将堂弟和堂弟的母亲一起杀死。
事后法官问他为什么会为了这样一句话,连堂弟的母亲都不放过?他却说:“堂弟骂我‘笨,连电脑都不会玩’时,他妈妈在旁边看着直乐,我当时只想把他们都杀了,就没有人再敢嘲笑我了。”
塑造什么样的孩子,主动权在父母手中。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现在的父母都怎么了。我们对孩子过多的关注和保护就是溺爱,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我们总是想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结果,孩子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
■ 影响孩子的社会性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其实是将年幼的孩子过早孤立了起来,使孩子失去了最初学习人际交往的机会。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父母,而没有任何集体观念。
如此发展,孩子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友情,更重要的是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就会被社会和集体排除在外。
■ 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受到过分保护或限制的孩子,他的父母已经从各个方面满足了他的需要,这样便抑制了孩子的动力,大大降低了他对外界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并削弱了孩子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意志力。
■ 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过度保护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心智发展,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很少有机会去探索。由于孩子自己不用动脑、动手,在他进入社会后会变得软弱和懒惰,如此致命的人格缺陷,会让孩子在社会竞争中惨遭淘汰。
在分析完孩子幼年的成长后,我们可以看看社会上现存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父母陪读、陪考、陪找工作这一系列现象。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当高考来临,炎炎烈日下是父母们殷切期盼的眼神。开考铃声响起,父母目送孩子进入考场。等待的时间漫长,天气炎热,爸爸妈妈们就在马路边蹲着、站着,让人看了一阵心痛。
好不容易孩子考进大学,开学时期,各个高校门口又挤满了父母的身影。白天安顿好孩子,晚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寝室提供给父母们休息,他们就会选择睡在操场或宿舍楼下,守着孩子过上几夜。
现在,更为严重的情况又出现了,孩子毕业后,已经完全有能力独立生活,但是父母还是要陪着去参加招聘会,帮孩子拿主意。在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之余,我们也不得不深思,难道现在的孩子什么都需要父母“关心”吗?
父母用心良苦,就是担心孩子没经验,怕孩子受挫折。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国孩子独立性差的种种弊端,但就是不能采取行动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合格的父母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作决定,即使他们有时会做错,对他们的未来也会大有好处。不要让溺爱像温室一样包裹着孩子的一切,虽然孩子现在很享受这种爱,可是一旦形成坏习惯,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们要怎么生存呢?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