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狂热追捧“专用产品”,一边又喊“养不起” ——Psy525.cn
时尚的“80后”妈妈,为孩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狂热投资。曾经为各种时髦消费品大把花钱而不惜成为“月光族”的她们,如今大把往孩子身上堆钱,一边嚷嚷“要给孩子最好的”,一边抱怨“如今的孩子真是养不起”。
天涯论坛上一篇名为《“80后”的败家妈妈》的帖子曾受到网友热议,作者“小贝妈”在文章中细数了自己和其他“80后”妈妈的时尚育儿经。她写道:“想想从怀孕起,我就开始奔走于南京各大市场和育婴房,给尚未出世的宝宝淘衣服,仿佛这就是一种嗜好,刹也刹不住。”
像“小贝妈”一样热衷于给孩子买衣服、玩具等的“80后”妈妈不在少数。橙橙妈是广州一家外企的秘书,宝宝1岁零1个月大,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宝宝出生后,我特别喜欢给她买小衣服,给她拍照,但她长得太快,衣服总是一两个月就穿不下了。”
“80后”妈妈还热衷于购买各式各样的母婴专用产品:固齿器、磨牙棒、自动奶瓶吸管、奶瓶消毒器……“50后”、“60后”妈妈们闻所未闻的玩意儿,正成为“80后”妈妈的新宠。孩子到年龄丢开奶嘴、用杯子喝水了,妈妈们可以花上三四十元买一个“专用”水杯,教宝宝“喝水”。
在广州一些母婴用品专卖店,仅吸奶器就有好几种,价格从100元左右到400元左右不等。记者在一家母婴用品店中遇到了李小姐,她刚刚购买了一款最贵的号称有按摩作用的吸奶器,她对记者说:“这款虽然贵,但我看重的还是质量。”
享受人生过程,育儿成了娱乐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50后”、“60后”妈妈把育儿视为“顺其自然”的一件事,自然受孕,自然分娩,挺个大肚子上班,许多人是“才下车床就上产床”。休完三个月法定产假,把孩子往老人、保姆或者托儿所一丢,继续上班,生儿育女完全是一件“业余”的事情。而80后妈妈,要么不生(丁克),要生,就当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张旗鼓地张罗,怀孕、育儿已成为一段重要的人生体验,记录、享受甚至与人分享这段人生经历给她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稍有经济能力的,能请假的请假,不能请假的干脆辞职,早早放下工作专心一意安胎、胎教了。清闲的十月怀胎、两三年的产假,很多妈妈喜欢在网上分享当妈妈的乐趣。甚至有的“80后”在备孕阶段就开始在论坛上大肆挥洒自己的情感。天涯论坛的“亲子中心”里,不少“80后”女性网友盖起了“好孕楼”,纪念自己从备孕到怀孕的心路历程。
橙橙妈的QQ个人空间里挂有10多张宝宝的靓照,还有宝宝新近学会的一两句话。橙橙妈告诉记者:“能让亲朋好友和陌生网友看到我有这么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我感到十分骄傲。”
为把自己怀孕的美好瞬间留下来,不少“80后”妈妈专门拍摄“怀孕写真集”。在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黄小姐说:“结婚照可以后补,但怀孕却只有这一回,我当时之所以拍写真集是为把这段时光记录下来,成为美好的回忆。”橙橙妈把自己的写真集挂到了网上,她说:“当我把照片上传到网上,许多网友给我回帖,夸我这个准妈妈漂亮,这曾给我很大鼓舞。”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把你养这么大容易么?”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说,这样的话虽本身并没有错,但它却体现出上一代的母亲与孩子之间无形中存在着的一种“债务”关系。与之相反的是,“80后”妈妈往往把养孩子当成一种“爱的体现”。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写博客、给宝宝买衣服、把孩子的照片挂到网上等行为都体现出育儿给她们带来巨大喜悦。正如在媒体工作的黄小姐所说:“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对“科学”育儿新理念、新概念不知所措
背唐诗宋词、认字算数,一直被视为幼儿早期教育的“天条”。进入21世纪,这一“天条”备受质疑。无论是书报还是网络等,媒体上五花八门的“科学育儿经”铺天盖地。“80后”妈妈热衷于从书本、网络和亲子培训班中获取科学而时尚的育儿方法。在外企工作的黄小姐说:“‘80后’接触网络已有快10年时间,很多信息都从网络上获取,怀孕、育儿知识也一样,我常浏览网站上的育儿专栏,也关注一些早教班的信息。”
孙瑞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80后”妈妈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收入也不错,具备了物质和精神的基础,她们就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观念,在育儿方面自然就更时尚。
孙瑞雪认为,“80后”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代人,在育儿观念方面,他们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80后”妈妈正逐渐淘汰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观,跳出“随带”、“看护”的模式,摒弃 “唐诗儿歌”、“小写小算”等儿童早期教育的误区。
孙瑞雪说,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机构,上世纪60年代前出生的人,也就是“80后”的上一代,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往往采用“权威型”教育方法,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自然而然,孩子在早教过程中就失去了形成“自我”的机会。而“80后”这一代人本身就强调自我,“80后”妈妈在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中也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开始意识到孩子内在的潜力,让孩子在早期教育中发挥主动性。
然而,“80后”妈妈面对层出不穷、似是而非的各种“科学育儿”新理念、新概念仍表现出不知所措,“智商”、“情商”、“胆商”、“潜能”等等,最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依然是带着孩子“上班”:手语班、艺术班、社交班、音乐班、右脑开发班……甚至还有什么“抚触班”,迷信“科学”的新妈妈,仿佛连人类最本能的亲子抱,都要专家来指导。
据广州“心子宝贝”早教中心市场部经理廖剑介绍,早教中心为4个月至3岁的宝宝提供了基础课,旨在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增加体能;此外,年龄较小的孩子还可以通过上“社交课”,与稍大一些的宝宝一起学会与人合作和关心他人。
孙瑞雪说:“上早教班并不等于接受早期教育,宝宝情商的培养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形成的,最好的课堂是家庭,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让宝宝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等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简介:
张晓欢
已帮助过
1418人
入驻年限
10.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