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给我捶背呢!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妈妈爱他!或在耳边轻声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有时他做些坏事,如把脚放到饭桌上,你越说不行,他越边坏笑着去做,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他说是。我就说:那从现在起,我多爱你一点。他马上就规矩了。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妈妈爱他。
要处理一种问题行为,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它发生的情境、频率和原因。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打人行为,可以通过下面的30个观察事项来收集详细的信息。
全天的任何时候
特定的时候,比如比较晚的时候
特定活动中
室内或室外
在孩子们很接近的时候,比如集体活动时
在结构化的活动中
当孩子们参加自由活动时
在活动衔接期间
看起来是什么引发了这种行为?
一个同学有他想要的东西
一个同学拿走了他的东西
一位教师对他说"不"
他不能完成某项作业
他和其他孩子有争执
他被推挤或和其他孩子太接近
他累了。没有可观察的引发事件
他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
谁是受害者?
任何人
只有胆小的孩子
只有固执的孩子
年长或年幼的孩子
男孩、女孩或成人
在其他孩子哭时表现烦躁
受到被打者的还击
打人之前会先看看是否有人在监视
会道歉并试图让被打者好过一些
会远离被打者
留在被打者附近
孩子笑
从上面的这些细节信息中,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打人和打人事件常常在何时何地发生。打人的目的有很多,比如保护财产、发泄挫折感、得到想要的东西等等。为任何原因打人都是不允许的,但是通过了解打人的原因可以避免一些打人行为。针对上面收集到的信息,下面有一些可以考虑的处理方法:
▲ 如果他总是打一个特定的孩子,那么考虑把这两个孩子分开。很可能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激惹了那个打人的孩子。把两者中的一个带离这个情境可能会有帮助。如果能把一个孩子放到另一个班,那就最好。如果不可能这样做的话,那么要保证随时注意保持他们的距离。如果那个特定的孩子不在附近的话,那么打人的孩子就失去了他的目标。
▲ 过分拥挤的情境可能会引发一些孩子的打人行为。如果能减少拥挤的时间就会有所帮助。通过使用分组管理技术可以减少排队的时间。例如,一次只让几个孩子到某个区域进行活动。让小组围成圆圈或是半圆坐好可以减少拥挤。教师可以坐在那个爱惹事的孩子旁边,说"很高兴我今天跟你坐在一起"或"你愿意坐在我旁边帮助我吗?"
▲ 如果一个孩子容易在受挫时打人,那么教师应该多注意这些情境。比如,如果一个谜语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那么教师就应该坐在孩子旁边,帮助他完成,或是给他换一个简单一些的。这可以帮助孩子多一些成功,以减少挫折和打人行为。
▲ 检查教室以保证材料和活动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适合的。要确保材料是充足的,如果材料太简单,太难,太少,无趣或让人受挫,那么就有可能会引发打人行为。
▲ 一个很小的孩子打人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语言能力来表达他的需要。他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独立性,或是保护他认为属于自己的财产。两岁或三岁的孩子需要很多帮助来学习以社会赞同的方式获得他们所需的东西。因为这个原因,相对较低的师生比是必要的(一个教师带4到6个孩子)。这样的话,教师才能够温柔地指导孩子们通过语言沟通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 如果一个孩子倾向于在一天中较晚的时候或是接近午睡的时间打人,那么他的行为可能是因为疲劳引起的。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让他睡个午觉。
▲ 打人行为也可能是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的表现。通常没有形成安全依恋(亲子之间的相互信赖的亲密关系)的孩子会以敌意的形式来对待他人。这是一种需要成人给他提供安全感、一贯的支持和足够的注意的表现。
▲ 有些孩子在遇到出乎意料的压力时会表现出敌意行为,比如打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稳定、安抚的环境和一个关怀他们的教师,能够长远、有效地帮助孩子应对压力。
了解了孩子打人的原因之后,就要处理这种行为了。无论孩子打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对于孩子打人行为的基本的处理程序都包括三步:
预防打人行为 通过观察可能的线索来预防打人。例如,一个孩子总是在玩积木之后打人,那么教师就应该站在积木的附近。如果积木倒塌了,教师要及时帮助孩子来应对挫折的情绪,向他解释和其他孩子一起堆积木的重要性,并提供机会让他和其他孩子合作。教师可以向他示范合适的行为,并促进积极的社会交往:"看,丽丽想和我们一起玩。丽丽,你帮我们来建一座小桥好吗?"这样就把一个可能引发打人行为的情境改造成了一个积极友好的情境。
表扬孩子的适当的社会行为 当孩子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你很高兴他这么做。因为随着消极行为的减少,教师对他的注意也随之减少,但是孩子依然需要关注。对积极行为的关注可以稳定正确的行为,消退消极行为。
在使用隔离法时,要遵循的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被打的孩子无大碍。可能的话,另一个教师应该去照顾被打的孩子。
*平静地带打人者到隔离区,平静但是坚定地告诉他"我不允许你伤害其他的孩子。你必须呆在这里直到我让你离开。"
*开始计时,离开隔离区。在隔离时间内既不跟这个孩子说话也不看他。
*如果另一个孩子靠近隔离区,安静地带走这个孩子,解释"小明现在需要单独呆一会儿。等他回来之后你再跟他说话。"
*隔离结束之后,告诉被隔离的孩子"你现在可以走了"。不需要教训他。孩子知道他被隔离的原因。为了让孩子表现出合适行为,你可以邀请他参加活动。
隔离法
一个孩子打人之后,通常的结果是教师批评和教育那个打人者。教师可能在每次打人事件发生之后都花上几分钟来解释为什么打人是错误的。对于打人者来说,这种注意是消极的,但是这也是一种注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这从孩子在打人之前会看看有没有人在监视和打人之后马上道歉都可以体现出来。
这种处理方法一旦重复几次,就强化了打人者的这样一种观念,"打人是一种有效的获得注意的方法"。使用隔离法实际上就是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你打人是不对的,所以我要暂时剥夺对你的注意,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冷静一下,思考自己的行为。"使用隔离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简单的冷处理肇事者就能够有效地快速平息纠纷,让打人者意识到自己的不适当行为。是遇到了让人头疼的爱打人的孩子,不妨试试上面的方法,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作者简介:
王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5055人
入驻年限
11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