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从何而来?

“美国一四岁儿童因被弟弟激怒,拿出母亲提包里的手枪,对准两岁弟弟的太阳穴,枪杀了他”———2005年3月14日的这条新闻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令人震惊!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屡被提及,但是,如此低龄的杀人犯实为罕见。——Psy525.cn

就在同一天还有另一则报道,加拿大一八岁儿童为印度洋海啸发起募捐,并在世界儿童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募集到几十万美元的善款,成为儿童基金会赴泰国检察工作组年龄最小的成员。这个男孩子早在四岁时就曾以向邻居卖桔子来筹集善款,救助他人。

同样的花季少年,一个因善行义举被人称道,一个却如此令人痛心,他们的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区别?这还要从人类行为的分类来分析。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社会行为其实都来自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根据个人行为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社会学家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行为、遵守社会规范行为、友善行为、公共参与行为等。小到对他人微笑、上车给老幼让座,大到捐赠遗体,志愿参与疫苗试验,在危难当中舍己救人。其中那些不求任何精神和物质回报的助人行为也被称为利他行为或无私利他行为。反社会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相对应,是一种攻击他人或社会行为,对社会有消极作用。例如,暴力行为、侵犯或攻击行为、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秩序等。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从哪里来呢?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来自社会生物学方面,其观点主要认为亲社会行为来自人类保存和传递种群遗传基因的生物本能,而反社会行为则来自在保存种群基因的过程中,当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本能地表现出攻击性反应。例如,为了繁衍后代和种群群体的利益,工蜂和兵蚁都会本能地牺牲小我,舍生忘死;母兽为保护幼兽与敌兽厮杀。

另一种解释来自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学习理论,其观点主要认为,社会行为均来自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从四岁男孩杀害自己弟弟这一案例来看,他不是在与其他物种或种族的竞争中为了保持基因而形成的竞争性和工具性的反社会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更适宜用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

接触的负面事件在大脑中潜伏起来,并在其他时刻影响其行为,这就是睡眠者效应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人类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就可以学到复杂行为反应,而不必每一件事都亲自体验。这就是说,人类有通过示范行为学会他人经验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里,各种媒体、书籍、周围人的行为方式,都会成为人们重要的模仿对象。在电视节目中,经常报道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有暴力情节的影视作品,这些内容都很容易让儿童认为“英雄”的形象是与武力征服他人相联系的。另外,电脑游戏的普及,大量具有宣泄功能的战争游戏,让很多青少年迷恋,他们在游戏中,体会自己控制他人、攻击他人的成就感和力量感。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耳濡目染会给人以影响。这种影响年深日久就会显现出来。例如,美国学者曾进行了一项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专家们首先测出211名8-9岁的男孩最喜欢的三个电视剧所具有的暴力水平,在这些孩子长到18-19岁时的追踪测试显示,儿童时代的暴力偏好越强,他们此时侵犯行为的水平就越高。又过了12年,研究者再次测量发现,这些人的侵犯性水平依然与他们儿童时代的暴力偏好强弱直接对应。

许多人认为,孩子在观看暴力影片或其他节目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攻击性来。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小孩子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会突然说出一些当下大人并没有教给他的词汇。大人总是奇怪,这些词汇是什么时候被孩子学到的?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学习的睡眠者效应。

孩子也许在某一天看到过妈妈包里的手枪,感到过好奇,当时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反应。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看到一些成人是如何发火的,处于义愤填膺的情绪状态时是如何攻击别人的。他就理解了枪的用途,学会了对愤怒的应对方法就是快速和有效地发泄,就是攻击引发他愤怒的他人。

当他被激怒时,手枪,就像一个刺激物一样,在冲突的情境中激活了他的想象。他就会用模仿来的方法来释放自己的愤怒。所以,是成人把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睡狮。当它沉睡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它还是一只小猫。

如果我们树立一种和谐友爱、尊重生命的社会价值观,攻击本能就会受到抑制

无论以什么名义,我们这个世界的暴力和武装冲突都太多太多了。四岁男童杀害两岁弟弟的事情再一次以血腥的形式给我们敲响警钟。成年人让儿童模仿什么,成为我们应该反省的问题。

美国传播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即对电视节目进行过内容分析。他们把节目分为三类,一类是犯罪———西部———冒险节目,其中暴力最多,96.6%的节目里包含暴力;一类是卡通节目,暴力节目高达93.5%,一类是戏剧节目,暴力节目也有66.3%。在调查的183个节目中,展现了1215个暴力冲突;在455个主要人物中,241人偏好暴力。而这种状况在当下我国的电视荧屏上,也是极为普遍的,以致广电总局要求严格限制涉案剧的播出。

如果遗传基因不易改变,面对人类的攻击本能和亲和本能我们难以控制的话,那么,社会学习过程是可以被控制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加大力量强化捐助行为、救助弱者的行为等亲社会行为,树立一种和谐友爱、尊重生命的社会价值观,那么,攻击本能就会受到抑制,亲社会行为就会增多。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从何而来?  青少年  青少年词条  行为  行为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综合

 与你的潜意识沟通

与你的潜意识沟通    ——Psy525.cn虽然经常说起“潜意识”这三个字,但,多数人不大知道它的意义,更不用说如何与...(展开)

综合

 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更易得心理疾病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格林·刘易斯博士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环境中出生和长大的男性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几率比农村要高两倍。同时,城市居民患上抑郁症和躁郁症等心理...(展开)

综合

 越急于证明不是什么,就越像什么

恋爱中,你越急于证明不是什么,你看起来就越像什么。夸夸其谈以显示自己很有内涵的人看起来越白痴。急于证明自己自尊又独立的女人往往看起来像个灭绝师太,最后还要惆怅问...(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