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总在梦想“明天会更好”,我们在面临困境时会安慰自己“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在鼓励他人时会说“ 凡事要往好处想”。为什么人类总是相信“希望常在”?最新的科学研究找到了答案——我们大脑中存在一个“乐观神经区”,我们的积极心态都要感谢它的不懈劳作。 ——Psy525.cn
心态“开关”在大脑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5日报道,精神学家对人类的“乐观主义倾向”(optimism bias)早有描述,比如我们总是忍不住幻想,自己会比一般人活得更久、身体更健康、事业更成功,而离婚、癌症这样的噩运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尽管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能支撑这种“趋利避害”的期望,但很大一部分人都“乐天”得“不可救药”。
美国纽约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伊丽莎白-费尔普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将这种现象谜底锁定在大脑中。他们要求15名志愿者想出80件未来或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好事(如获奖)、坏事(如与情侣分手)或不好不坏(剪发),然后再设想这些事情多快会发生并对其进行具体描述。
费尔普斯发现,志愿者普遍不愿去想消极的事情,即便是剪发这种事,大部分人也会把它往好处想,比如自己剪了个平生最满意的发型,而不是一般的造型。从志愿者的描述来看,好事在他们的设想中总会很快到来,而且更生动具体。
研究者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的结果显示,相对于消极、负面的想法,当志愿者展开美好憧憬时,大脑两个区域——杏仁核(amygdala)和前喙扣带皮质(rACC)——表现得非常活跃,其中rACC的活性最大。那些在乐观心理测试中得高分的人身上,这种活跃程度的差别尤为明显。
这项研究报告24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的神经生物学科斯特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是该领域的一次突破。“研究首次将乐观和悲观思维与大脑某个区域的活动联系起来。”
“乐观幻想”有益身心
研究领导者费尔普斯表示,人类的这种“乐观主义倾向”总的来说是件好事,也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发展而成的一种生存策略。“如果你对未来充满乐观期待,就会获得采取行动的动力。”
研究报告也提到:“认识乐观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与人类的身心健康相关。悲观思维常常会导致严重的抑郁症。”此前还有研究显示,悲观主义者免疫力相对较差,得心脏病、中风和精神疾病的几率更高,甚至寿命也比“乐天派”要短。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 沙克特表示,杏仁核和rACC在调节情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此前已经有研究证明抑郁症与rACC、杏仁体等大脑区域功能异常以及它们的连接异常有关。科斯特教授表示,目前尚无法解释神经传导系统究竟是怎样调控积极和消极思维的,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