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讯 近日,由家教专家孙云晓与报告文学作家阮梅经过七年沉底采访,以大量案例作为佐证,揭示当代未成年人心里危机的新作《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出版。3月9日,孙云晓联合杨凤池,李文道三位嘉宾,举办首次“关注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题沙龙,三位嘉宾就青少年心理问题,展开讨论。——Psy525.cn
七年沉底采访,走访百位青少年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在体例上分为“缺位篇:孩子你怎么了”、“探究篇:谁在对应试教育说不”、“救赎篇:天使就在你身边”三大块。在第一篇中,作者列举了中学生李艳等10余名男女中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盗窃犯罪、割脉自杀、吸毒卖淫、同性恋爱等极端个案,并加以点评,以警示世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是全书的主体。
在接下来的“原因”和“处方”两篇中,作品的特色在于它并没有坐而论道、侃侃而谈,而是同样列举了众多从全国各地采访而来的零星事例,把它们归纳为大的“类型”,并根据这些类型,找出了在家庭、学校、社会方面存在的种种原因和缺陷。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目前社会的不良环境,尤其是教育环节指导思想的偏颇,高考制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压力,是造成这一危机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同样,作者在第三篇中也列举了若干正面事例,说明只要家庭和社会在人才问题上坚持“成人大于成才”的教育观,父母、老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孩子付出“真爱”,许多心理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家庭社会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由于书稿对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并非完全作理论阐释,而是在分析总结具体类型事例基础上,再认真从理论层面进行升华,这就使得全书材料充实,分析得当,其对社会目前弊端和教育缺失的批判也就更为发人深醒。
据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80%左右的中小学生是心理健康的,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比例为16.4%小学生、14.2%初中生和14.8高中生,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不超过5%。如此惊人数字,刺激了孙云晓和阮梅两位作者的心灵。
孙云晓在主题沙龙上表示,写作《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思考最多的不是如何展示惨痛的悲剧,而是分析原因和寻求对策。探讨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激活了我20多年研究青少年问题的诸多发现,因为青少年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自然也是有规律的。我们需要有根本的对策,在这里,我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三个要素,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进行抗挫折训练。
第一是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每个未成年人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其次才是针对极个别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进行防治和矫正。
第二是培养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孙云晓表示,未成年人发生心理危机的首要原因是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而亲子关系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关系。
第三是孩子需要抗挫折训练。孙云晓建议从如下四个方面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学会延迟满足的教育方法;二、爱孩子要敢于说不甚至惩戒;三、培养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四、鼓励孩子更多一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专家建言,预防未成年人心理问题
在主题沙龙上,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杨凤池、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文道博士也积极交流,纷纷提供了应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杨凤池认为,当今家庭教育存在三大误区:重智商轻情商;重物质轻精神;重少年轻童年。杨凤池对于《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这本书,给予了很高评价:阅读本书让我们进一步感到在我国民众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同时,加速推进心理学学科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心理学人才刻不容缓。
杨凤池表示,自己的新书《幸福“心”帮助》即日也会与读者见面,届时读者可用心理自助方法,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李文道表示,《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一书使我们有机会以一种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方式了解一个久遭忽视的领域——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孙云晓研究员和女作家阮梅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具体生动地描述了心理危机的发生历程,深入剖析了其产生背景,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在主题沙龙上,李文道提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未成年人本身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家庭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学校要减少应试教育对未成年人伤害。
据悉,孙云晓,阮梅两位作家在合作之前,一位着重于城市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一位着重于农村少年儿童生存教育环境的关注。孙云晓先后主持过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阮梅则先后独自一人到6个省份从事农村留守儿童、汶川地震灾后少年儿童生存教育环境调查。
而从这本书的合作中我们看到,两位作家将农村与城市放到了同等的位置来共同关注,以7年时间的深入走访,以到多省中小学校、未成年人犯管教所、精神病院、脑科医院的调查经历,从数百名中小学生患者自健康走向不健康的苦痛心理历程中抽取出的一批最具典型的鲜活个案,以淋漓的笔墨告诉了读者,在未成年人面前,我们是需要反思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家庭、学校、社会,还是我们每个个体的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活生生的沉痛事例再一次向社会发出了警示:心理健康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
作者简介:
邢星
已帮助过
106人
入驻年限
10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