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学生求职了解用人心理

(文章来源:新浪网)

大学毕业生小东问:

我是大四女生,自身素质不错,党员、学生干部,又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本以为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可送出去多份材料却无回音。面试求职,每次虽使出全身招数,可得到的回答都是回家等消息……现在看到身边的许多同学找到工作,我心急如焚,心理异常焦躁不安,做什么事精神都集中不了,晚上经常失眠。恳请老师给予指导帮助。

心理热线答:

看了你的来信,很为你担心。从你的来信看,你因为未及时找到工作,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调整。但我认为目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及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从你的来信看,你自身素质是不错的,我觉得你屡次失败,很可能与你准备不充分,不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意图有关,所以我建议你和广大毕业生在求职时,应学会揣摩用人单位的求才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地去求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有以下心理。

 1、求“专”心理

专业对口是用人单位用人才的首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工科、经济、法律等专业性很强的单位。所以毕业生求职首先应找专业对口的单位,这样可大大提高命中率。

在专业对口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会对求职者提出专业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靠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要学会包装自己、展示自己,毕业生求职时要突出你对这门专业掌握的精深,以体现出你的专深,对这样的人才,用人单位心理上是会考虑接受的。

2、求“全”心理

要求毕业生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是用人单位的重要标准。目前社会上风行的考证热,实际上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证多不压人,大学生一方面应多考些计算机等级证,大学外语四、六级证书。另一方面应考到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资格证,如中文专业的可考个文秘资格证,法律专业的可考个律师资格证等等。而在求职时,毕业生应突出这些证书的地位和作用,以体现自己知识面宽广、自学能力强、有经验积累等全才优势,以满足用人单位求全的心理。

3、求“通”心理

求通心理是近几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众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强烈要求。某一专业相当精通,又能在相关领域大显身手,当然受欢迎。不但各相关专业皆通,并且在某一领域内,对其国外情况也很精通的人才,则更受欢迎。如IT专业知识不错,外语又是六级以上水平;熟知本国法律,对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又能精通等复合型通才,可以说,是目前职介市场上最抢眼的、也是最抢手的人才。

对此,大学生一方面应多方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求职时,应着力突出通的优势,有证书、有能力的学生千万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应“一个都不能少”地抖出来。

4、求“变”、求“异”心理

求变是指用人单位,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才所作出的要求。要求求职者心理素质好,应变能力强。对于不断变化的情况,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变。如全球著名公司普华永道,每次招聘面试时,都有一个保留项目,让求职者根据所抽到的题目,如美国总统选举、网络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变通能力,画一幅画。用以测试求职者的应变能力。求异是一些单位尤其是公司,喜欢选择一些突发奇想、富有创造力的求职者,以能在险象环生的商场中出奇制胜。有一名毕业生在一家大公司的面试时遇到1+1Κ?的问题,这名平时喜欢创新的大学生,思考一番,突发奇想,脱口而出,“1+1你想它等于几,加以努力,就等于几。”结果这名求职者,在数千号高手如林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对于用人单位的求变求异心理,广大毕业生应认真对待,首先应分析用人单位的类型和风格、用人原则等等,以找到用人单位的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展现自己的变异能力,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千万不要毫无对象和准备地求变求异,从而弄巧成拙。

5、求“优”、求“诚”心理

求职者又红又专,既是专业能手,又是学干、党员,为人诚恳,对人对事能坦诚相待,为众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所看中的。仍是1+1的问题,但这回是公务员面试,结果一位同学因看过上述1+1的成功例子,也来个突发奇想,结果被毫不留情地给刷了。因为1+1Κ2是不争的事实,而标新立异的答案,表明你不诚实,公务员的首要素质是诚实,所以被刷也是理所当然的。为此,大学生一方面应展现自己的优及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面对面试中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问题,应诚实告之,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或乱说一气,这很可能造成用人单位对你的不信任,给你扣上一顶不诚实的帽子,那样就绝对没戏了。

(编辑:雪辽宁心理网)

作者简介:

李建东

已帮助过

43人

入驻年限

10.6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学生求职了解用人心理  用人  用人词条  了解  了解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  求职  求职词条  
综合

 让你更快乐的21个习惯

快乐的人也会体验到痛苦与悲伤,但他们不会让这些消极的情绪主宰生活。快乐的人有哪些积极的习惯呢?想必你也很想知道吧。 快乐是一种习惯,培养它。——阿尔伯...(展开)

综合

 处理孩子负面情绪时,你是谁?

传统中对负面情绪的处理往往有两个方法:一是压抑,二是发泄。压抑所产生的自己伤害自己的现象时常可见,发泄则是将“点”的战争扩展到“面”的战争,甚至对别人产生情绪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