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都拼命的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这样。家长们在在自己身上的“希望”过期了以后,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脑子装更多的知识呗。如果一个小孩在四岁时就能识别二千个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以为他很聪明。而这有什么用处?你只不过是在往一台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
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过多的知识只能使一个副头脑变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电脑能够随时调度出千万知识信息,但电脑并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脑。对于人来讲,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的有,而取决他里面的空。当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他的越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犹如电脑的硬盘和内存里越有更多的空白,它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一样。
教育你的小孩,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的太满。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的太满太实,犹如一个瓶子被塞的太硬太实一样,它那里面的空成为死空,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
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
要求、期望、负责是不是爱?
我们往往衡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我们往往看对他们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或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的越很——我们叫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错误的。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都是恐惧的替代物,它们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要求、期望和负责意味着爱,你确定那是真的? 在我们的教育中,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结果“要求”、“期望”或“负责”成为了我们与另一个个体的连接物,当我们对他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这能使我们感受与另一方连的更深、更紧,以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幻觉存在的基础上。教育是恐惧的面目,一个人越恐惧就越需要它,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圣人们没有教育的概念,因为他们不需要教育。老子从未提倡过教育,因为他处在了道的源头。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要求、期望和负责是不是爱,严格的说,那不是爱,那是完全的恐惧。我对教育有什么态度?我对它的意义下降到最低。没有人需要教育,他们需要自我教育。
别把小孩当“人质”
因为家长心存恐惧,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他们在无意识中不可避免的就在把孩子当成了他们自我安全感的“人质”。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
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了。 当一个小孩是一个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受到什么家庭或社会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整个社会或家庭内在恐惧之河上的一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
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受器,他在反映和反应你的声音和信息。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心教育自心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
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你的反映,他自然变好。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没有把你的小孩当成你的“人质”?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你是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来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教育。
真正的爱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叫真爱,也并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就叫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能本性的能量,它不期待你,不要求你和你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你或修正你,真正的爱完全无条件的。
无论如何他都爱你,怎样么他都爱你,他的爱甚至和你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它给予你但对你没要求、没期待,它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标准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检点一下你对你小孩的爱是不是真爱?你还期待他学习好呢,你还期待他做个好小孩呢,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经暗地里带给他多少压力吗?你期望他越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压力。这对小孩的成长有好处吗?
我对我的小孩没有期待,他怎样我都爱他;我尽我所能,但不要求他。这才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呢。对孩子没有期待的教育,并不一定比对孩子有更多所谓的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觉得是这样吗?在对待小孩的问题上,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否是真的真爱?
作者简介:
蒋梅玲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083人
入驻年限
10.4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