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秋”对应五行为金、五脏为肺,五气为燥,五化为收,五志为悲。秋令的燥气使人咽干、鼻燥、声嘶、干咳、皮肤干燥,这些症状都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常易产生悲伤消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深秋草叶枯落,花木凋零,敏感之人触景生情,生出凄凉、忧郁之感,使得机体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Psy525.cn
与“冬”相对应的五行为水,五脏为肾,五气为寒,五化为藏,五志为恐。肾藏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亏虚可见精神疲软、哈欠连连、情绪反应迟滞,所以冬季养生养神都十分重视补养蓄藏肾精,以此保持精力充沛、神思敏捷。传统的冬令膏方进补就一直流传盛行至今。
现代研究也发现,人体大脑内的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它不仅影响睡眠,也影响情绪,而光照则可以抑制这种激素的分泌。秋冬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褪黑激素分泌增多,情绪自然就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同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低落状态,也能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变化。
秋冬情志养生讲究多
秋冬时令阳消阴长,中医推崇天人合一,主张秋冬养阴。
“秋敛”、“冬藏”护肺益肾养精神
秋季养神讲求收敛神气,按五行生克制化“喜胜悲”之理,应多喜乐,切忌悲情,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平时生活中可深呼吸使肺扩张,有助于吸氧充足而悦神。宜早睡早起,保持充沛的精力体力。燥证体质的人建议选择滋润、生津、润燥、濡养的食物,如萝卜、莲藕、百合、黑木耳、山药、银耳、梨、枇杷、金橘等。
冬季养神注重养肾藏精,按五行“思胜恐”之理,应平静凝思,忌讳恐吓。生活起居宜早睡晚起,保养精神。在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还需适当进补,储存营养和能量,抵御寒冬并为来年养精蓄锐。寒证体质者,冬季更容易神情弛缓,常感到疲乏,吃冷食或寒性食物易产生胃腹不适、大便稀溏等症状。建议选择温性食物,增加思维的活力,改善精神萎顿状况,如牛羊肉、韭菜、辣洋葱、姜、蒜、佛手、红薯、栗子、荔枝、桂圆、石榴、樱桃等。
“秋冻”、“冬炼”、“茶疗”改善情绪
适当“秋冻”有利于养神,通过薄衣御寒和加强运动锻炼,对寒冬来个形神合一的“预适应”,调动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调整精神状态,到真正严寒时节就不怕寒冷、不易得病了。“秋冻”是指不要过早棉衣上身,而颈部、肚脐、后背和双脚还是不能受风寒的。
“冬炼”能够改善抑郁情绪,增强体质。闭目静坐、吐浊纳新助养神,内蓄精、气、神。运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操、跳舞等有氧运动增加活力,并使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尤其是常年在室内工作者、体质较弱者、脑力工作者,每日不能少于半小时的活动。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作用。冬季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可补钙强身,对振奋精神、预防抑郁症大有益处。
“茶疗”养神也有时令之别,秋季宜喝乌龙、铁观音等,因其性适中,介于红茶、绿茶之间,不寒不热,有益肺、生津等好处;再加点桂花,茶香就更沁香怡神。冬季寒流袭人,宜喝红茶、普洱茶,温通养胃提神。研究证明,红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还能增强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降低血脂,这对防治冬季高血压及心脑血管意外也有益处。也可请中医指导选用适合个体状况的药茶。如果在沏茶和饮茶的过程中,能注意静心、静思、静品,就更有益于休闲养神了。
“按摩”、“足浴”调养精神治未病
按摩相关穴位、足浴热疗,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充沛精力,保养精神,对秋冬季养神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研究也已证实,按摩可使血管轻度扩张,神经末梢兴奋,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用热水泡脚,可使双脚血液温度提高,速度加快,让血液回流的更畅通,不仅能减缓疾病,还能调畅心情。
还可做如下按摩来调理身体:消除心慌紧张焦虑:
按揉内关穴(手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处)、神门穴(手腕掌面关节小指侧,腕横纹中)。解除头胀痛精神疲乏:按揉风池穴(两侧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缓解头晕目眩心烦: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凹陷处);保养精神强身:点揉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帮助睡眠:揉擦涌泉穴(足底心、蜷足时凹陷中);也可手心擦脚心,用力擦至发热。
睡前最好能做浸泡半小时的热足浴,驱寒暖足,活血通络,恢复精神和体力,有助睡眠,扶正防病。热足浴可简(温热水)、可繁(根据个体情况配制中草药浴)。
温馨提示:还可以借助各种休闲的方式来调整情绪,使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如郊游、交友、聊天、下棋等,抽空多读些诗书也同样很养神,大家不妨一试。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