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的含义
1、澄清概念:尊重≠顺从 尊重不是溺爱,不是什么都让孩子说了算。尊重的基础是平等,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尊重孩子是指,尊重孩子的生命,尊重身体,尊重思想,尊重感觉,尊重动机,但不一定顺从行为。2、中国传统理念里,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好孩子要听妈妈的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西方的说法,孩子是上帝暂时寄放在这里的一个独立的生命,因此作为家长,你没有权利去操控他,让他按你的意愿去生活。父母无可选择,孩子同样无可选择。在让孩子尊重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二、尊重孩子的感觉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外向,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谦让,有的怕孩子被欺负。其实,内向的孩子不一定不快乐,敢于维护自己利益的孩子未必做得不对,看似被欺负的现象孩子可能根本没有这种感觉。因此,当家长试图去干预孩子的行为时,一定要先问问孩子的感觉,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切忌为了自己舒服而强行改变孩子的行为。三、感觉没有对错
1、感觉没有对错,我们有体验快乐的能力,同样也有悲伤或者愤怒的时候。情绪没有对错,感觉没有对错,真实最重要。但感觉和行为却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要让孩子有好的感受,秘诀就是接受孩子的感觉。2、常见的做法:否认孩子的感受,尤其是负面感受。我们尤其不允许孩子哭,一看到孩子哭,马上想办法制止。否认感受的后果: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的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下面我们进行一下模拟训练,看我们能否理解孩子的感受。四、感觉训练
1、举例:“我累了”;“我热”;“这个电视节目真无聊”;“小燕子太可爱了”。当否认孩子的感受时,对话最终演变成了争吵。改变自己,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我们经常要求孩子换位思考,其实我们首先自己要学会换位,给孩子一个榜样。下面我们再来体验一下孩子的另外一些感受,我们在遇到这些情况时的反应是什么。2、当孩子说的话让家长生气或焦虑时,接受孩子的感受就变得很困难。例如:“我不喜欢妹妹”;“我的生日宴会很没意思(前提是,你为此费了很多心思)”;“我只迟到了2分钟,老师就不让我进教室,我快气死了”;“我讨厌你,妈妈”。当听到孩子这样说时,你通常怎么回应?“你怎么能这样想”,这些很容易说出口的话,孩子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亲子沟通会有什么结果?五、被忽略的感觉
忽略感觉的做法有:1、否定感受(不值得);2、讲大道理(想开些);3、给出建议;4、提问(怎么会这样?);5、偏袒对方(他可能不是故意的);6、过分同情(你真可怜);7、产生共情(是啊,你此时心里一定很难过)。与孩子产生共情,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共情的语言,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的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自己的感受。(1) 全神贯注的听(2) 用“嗯”“哦”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 说出他们的感受(4) 用幻想的方式是实现他们的愿望在所有的技巧中,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当孩子和你说话,你嘴上说在听,其实眼看别处,手里还在忙着其他事情,所有的非言语信息都在告诉孩子,你心不在焉。孩子会由于不被关注而感到气馁,沮丧,从而放弃和你诉说的想法,你们的隔阂也由此产生。当你放下所有的事情,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的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耐心的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感受,孩子会慢慢回复平静,继续正常的生活,甚至很快回归到儿童的快乐中去。相反,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被磨灭。如果你实在忍不住沉默,就用简单的回应代替提问和建议:哦,是这样啊。很多家长着急自己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够,可能就是你过于着急给孩子建议,以及过早过多的提问。简单的回应,孩子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当孩子不能用准确的词语表达时,家长要帮助他们识别此时的情绪是什么,帮他们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很多成年人从小生长在一个不鼓励、甚至责备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觉的家庭里。我们一旦表达情绪,会被认为“事多”,会被指责。于是我们学会的是,表达愤怒、失望的情绪是不对的,我们学会的是压抑情绪,进入成年,我们习惯去否认自己的感觉,尤其是负面的感觉。在孩子身上,我们不自觉的复制父辈的做法,不允许孩子难过,伤心,愤怒,讨厌,甚至让孩子用坚强来掩藏负面情绪。其实,充分体验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对过去的一个告别。《心理访谈》中经常创造机会让来访者表达那些埋藏已久的情绪,当情绪释放后,创伤自然就疗愈了。我侄女6岁,上学后经常因为动作慢而遭家长训斥,训完还不许哭。我告诉弟弟,训可以,但要允许孩子哭,哭是对过去的告别。弟弟听了,恍然大悟。以前让孩子哭够,一会儿就没事了,如果不让她哭,孩子睡觉后在梦中还抽泣呢。所以,情绪没有对错,家长要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充分表达情绪。只是做好这一点,家长首先要自我觉察,觉察自己的情绪,也才有可能准确觉察孩子的情绪。这种学习有可能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样困难。有的家长说,为了孩子,我可以付出一切。当需要家长付出耐心、恒心、决心时,您还能做到吗?情绪没有对错,但行为却可以选择。孩子要吃不卫生的东西,买超出预期的玩具,讲道理是没用的。如何既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又能不让他大哭大闹呢?方法之一是:用幻想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愿望。例如:我同事的儿子在幼儿园门口看到路边小吃,非要闹着买,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当然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孩子一路哭回家,家长也气急败坏。这时,家长可以这么说:那小吃虽然有点灰尘,可是味道确实不错。我真希望我能做出一种既卫生又好吃的东西,让你吃个够。 还可以在合适的机会和孩子商量,小吃很好吃,可是对身体不好,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如果孩子有了主意,别管能不能实现,一定要写到纸上。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感到被重视,感觉好了,解决问题就容易。语言的力量是伟大的。(妞妞的圣诞卡片)
作者简介:
王红艳
已帮助过
153人
入驻年限
7.3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