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介绍,弄清楚谁是谁,家谱图——Psy525.cn
问句:“请问可以怎么称呼你们?”、“由谁来介绍一下你们?”
注意:问清楚身份;观察谁有话语权、焦虑、控制;适时打断(用提问控制节奏)。
2、来访原因-问题行为-治疗目标-疗效评估标准
问句:“我们今天有 1.5 个小时,你们想谈点什么?”、“如果把您要说的话精炼为几个关键词,您觉得是什么?”、“哪个您认为是最需要处理的?”(限制在 3-5句或 10 句以内)、“你们商量好处理这几个目标中的哪一个?我不能替你们做主”
(循环提问每个成员需要解决什么)、“你们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如关系变好、孩子听话、不再抑郁等)、“如果爸爸不抑郁了,会有什么不同?从哪些方面能看出来?”(具体行为澄清,使目标变清晰)
注意:若目标被强势成员控制,则多留意被忽视的成员,协商下次定为他的目标;讨价还价降低期望值,不要给来访者太高的期待,如“我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
3、诊疗背景-症状发展过程
问句:症状发展的来龙去脉“什么时候开始?”、“谁先注意到的?”(谁是给系统下定义的人,话语权/控制/沟通格局)、“家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症状的功能:继发性获益/调节关系/平衡联盟等);“你们是怎么找到我这里来的?”
4、症状的意义-何时改善-何时恶化-和谁有关
注意:when、who,某些人在场的特殊情境/场合/背景下产生的应对方式;不要把症状当做疾病,而是人际互动的结果。
5、提问
问句:对家庭现状的质疑“真的是这样吗?”、不表态“你们家都是这样吗?”、
适时打断话语权“我来总结一下妈妈的意思……,爸爸对这个问题怎么想的呢?”
注意:提问很重要,不要去摆事实讲道理,因为任何一个观点都会有人可能不认同,治疗师不要“舌战群儒”,而是利用提问引导家庭成员自我思考;不表态,用提问的方式去进行澄清、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思路;觉察过程中是否有人被忽视;观察讲话较多者;适时打断话语权;若孩子不参与则借助与父母之间谈孩子相关的话题引起注意。
6、暂停、结尾干预
(1)关注闪光点,资源取向
(2)谈假设:治疗师对问题的归因,哪些家庭互动关系可能引起了问题(借人之口)
(3)提建议布置作业,“治疗是否有效和治疗师关系不大,关键在你们的作业”、“你们希望做点什么让这个状况有所改进?”(最好的建议往往不是治疗师给的)
注意:系统治疗师不能对自己的观点太笃定,从不同角度/流派看问题。
作者简介:
徐卫国
已帮助过
28人
入驻年限
8.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