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做投资,你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心性。 心性,是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人的性格习惯,是一个人的善良思维。 有一位今年1月15日关注我的同学留言,说其实是你没讲明白,
做投资,你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心性。心性,是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人的性格习惯,是一个人的善良思维。
有一位今年1月15日关注我的同学留言,说“其实是你没讲明白,不要怪别人不知道,如果人们什么都知道的话,还用你们写这些吗?所以你没办法讲明白的事就不要推脱责任。”
我跟他说,一篇文章是不可能让人什么都懂的。他又说,“你就写过这一篇吗”?
文字,有时候也是一幅画,我仿佛已经看见了他的模样。
不懂是正常的,我从来不会因此而怪谁。都是成年人,不要玻璃心。这种莫名其妙的逻辑脏水,不要乱泼。我也没有能力因为曾经写过100篇或1000篇文章,就让所有的读者都变成专家。
呵呵!应该,也没这个责任吧?
最近微信提供了一个新的功能,可以尽可能地帮助大家阅读到过去同一主题下的文章。不过它不是自动的,需要我手工整理。这个工作量实在太大了,我决定只对今后写的文章作这样的整理。
试验一下,比如这个(可以点击右边的文章):投资逻辑
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夜暴富,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把精力过多的放在赚钱的速度上,就很容易忽略了速度的合理性,最终让自己陷入深渊。
举个例子:粮食安全是疫情中的人们更容易被激发的热情。因为人们很自然地认同“疫情之下最宝贵的就是食物”。这就能成为你死守着粮食股不放的理由吗?
显然不能。炒股的逻辑不是那样的。我们不能刻舟求剑,还应该看看股价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波的龙头股金健米业从4.37元到最高时的13.36元,涨了几倍?
粮食股与养猪股的逻辑存在很大的区别:粮食股的产量是基本无法提高的,但是养猪股可以。
所以支撑粮食股还能继续一路上涨的逻辑,只能是粮食价格必须疯涨。股价已经一个月3倍,可粮食价格涨多少了?
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粮食是国家安定之基础。它有可能疯涨吗?它有可能年年大涨吗?
为什么要加“年年”二字?因为股价的炒高,不仅仅看当下的粮食价格上涨,还要看它未来的潜力空间。为什么很多公司一年的利润只有几千万,但是股票市值一年能涨几亿元?
所谓市值,就是一个公司的所有股票在市面上的价值。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今年赚100万,明年赚1000万,后年赚1亿元,你是不是愿意以很高的价格买它的股票?
但是如果一家公司今年赚100万,明年赚100万,后年赚100万,你愿意用100元的价格购买实际只值2元的股票吗?
这就是估值的逻辑。你用多少倍的高价购买实际价值远没有那么高的股票,那就是估值。
粮食股如果继续炒高,它的估值逻辑还站得住脚吗?不要说继续炒高了,现在都站不住脚。因为农业从来都不是暴利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是不可能一年比一年大增的。所以它还能接着涨吗?
不要把“粮食重要”同等于“粮食股有上涨的空间”,这是完全不搭噶的两回事。这个问题在其他股票上同样存在。
之前我提示粮食股机会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这么大的涨幅。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一年涨20%-30%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完全是价值的透支。
就像房价一样,如果你们家周围的房子一年涨了3倍,你会认为它明年还能涨3倍吗?恐怕没有人会这么想吧?正常的思维是,未来很多年都涨不了了。
有同学注意到5月6日农业板块大涨,我已经在留言区回答了,实际上领涨的就是新农开发一家,它并不是因为粮食而大涨,而是因为甘草苷。甘草苷是中国科学家新发现的一种可以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药材。
我们再聊聊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方向。
这个方向很清楚,就是两会方向。什么是两会方向?讲白了就是政策方向。比如我在2月份的时候说过看好食品股的,现在这个阶段继续炒这类股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因为逻辑完全不同,现在看的是政策方向,而食品股看的是常年的业绩稳定性。我们确信它的业绩会成为矮子里的将军,所以看好它。但这不代表一年到头会天天上涨哦。尤其是眼下,它与两会的主题根本不搭边,那么就无法成为资金追捧的热点。
香肠之类的也许会出现例外。原因在于,最近美国的肉类加工厂因为工人不断感染新冠肺炎,导致工厂关闭,进而引发美国肉类产品供应紧张,超市已经采取限购措施。如果这种局面再延续2周,那么香肠等肉制产品就有可能躁动一下。
不见得一定是中国的香肠之类产品出口到美国,资本市场有时候逻辑是比较幼稚的,就像之前美国发明人造肉,然后国内也胡乱炒作了一下;之前美国说要做大麻饮料,然后中国也胡乱炒作了一波。到现在,中国也没见大麻饮料的影子呢......
两会的政策方向是什么呢?
是刺激经济。因为只有把经济刺激上来,才能解决其他矛盾。有官媒已经发文称,一些地方财政运转困难,没钱发工资了。刺激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
怎么刺激?画蓝图,列项目,拉资金。这个资金,主要发债券。顺便提一句,五一前各方热议基础设施REITS基金,和通常意义上的基金并不是一回事。它永远不可能让你一年赚20%,它实际上就是换一种方式向大家借钱而已。
所以如果你看好基建概念,千万不要把基础设施REITS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基建类基金。退一万步,基建类基金本身就是我不建议大家投资的,原因已经重复讲过多次。不是说它不会涨,而是它的性质决定了其涨幅是非常落后的。
两会会画什么样的蓝图?当然是根据“两个100年”的目标,落实细化具体方案措施。比如长三角一体化,这就是蓝图。围绕这个蓝图,那么比如杭州和上海之间要建磁悬浮高铁,这就是具体的项目。
各地都有很多很多项目,我们应该抓大放小,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加宏观的视野去看待这些项目。而不是拘泥于具体一个项目的规模大小。
比如大力建设5G网络,并且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的应用,这就是现阶段中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抓手。又能刺激经济,又能借此加大领先优势,这当然是政策的方向。
再比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现在又是一个好的时机。反正现在汽车不好卖,同样是刺激,国家会刺激传统汽油车吗?
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要提前做一些功课,在确定性比较大的行业内,找到优中选优的上市公司。只有这样,当风刮起来的时候,你才能第一时间上车。
如果你不提前做总结提炼,那么到时候你看到的就只是某家公司股价大涨。今天涨了,明天还会涨吗?你顶多就只能思考这一层面的问题了。而有些事情,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清楚的。
但这里边也有一个问题:千万不能把对部分行业的肯定,当成是对所谓“新基建”的全面追捧。之前我们讲过,所谓“新基建”涉及的上市公司多达好几百家,根本无从把握,资金也不可能全面撬动得起来。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微观的、可行性更高的视角。比如5G,具体应用的事情是以后5年、10年要做的事情,现在谈“挖掘”,无异于瞎子算命,都是猜。那么多公司,你天天盯也盯不过来。
现在比较现实的是5G基站的全面布局,这个范围就小多了。虽然5G手机已经开始卖了,但5G基站的布局仍处于初级阶段。
再比如新能源车,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广了,有的研究报告从轮胎到玻璃,从内饰到空调,从电机到电池,几乎把整个车都罗列了一遍。这不是忽悠人吗?
传统汽车没有轮子?没有内饰?没有玻璃?那你就找传统汽车上面没有的东西,那才是重点。
我们不可能把政策方向猜得很细,猜得面面俱到,那样既做不到,也没必要。我们需要做的是规划好方向,盯住主要公司股票的技术形态,发现时机一到就立马行动。
比如特斯拉,怎么找?方法之一是,看哪家公司特斯拉业务占比大。比如A公司,全年和特斯拉做的业务只占公司业务的10%;B公司,60%的业务都是和特斯拉之间发生的。你说选哪个?
比如从2月份开始,有的人通过买口罩股大赚;有的人买了设备生产口罩,希望大赚一笔;还有的人专门贩卖口罩生产线,自己不生产口罩。最后一大批准备生产口罩的老板,巨亏了。所以思路很重要。这种思路,同样可以嫁接到其他地方。
还有2周就要两会了,现在做功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