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号角不好吹
它长约3.5米,是瑞士人的灵魂
刘军
瑞士民间传统乐器阿尔卑斯号角,被视为瑞士的灵魂。由于特有的联邦体制,瑞士人的“国家观念”并不强,但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听到阿尔卑斯号角声,瑞士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便油然而生。著名的号角制造商日拉尔•波特先生形象地说:“瑞士人的血管里流淌着阿尔卑斯号角的音符”。
阿尔卑斯号角短小的20厘米,长的达47米。普通的阿尔卑斯号角长约3.5米,重3公斤,是用杉木做成的吹奏乐器,状似西藏喇嘛吹的法号。
阿尔卑斯号角的起源已无从考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1555年。那时,阿尔卑斯号角不仅是乡野山民自娱自乐的简易乐器,还可以用来召唤牧群和传递信息。据说,借助山风之力,阿尔卑斯号角声能传出10公里远。
1805年,因斯布嫩镇举办了第一届瑞士联邦阿尔卑斯号角比赛。此后,吹号风俗流传开来。1880年,阿尔卑斯号角的制作工艺和形状才固定下来。
在瑞士,只有少数人掌握制作阿尔卑斯号角的技术。制作一支阿尔卑斯号角需要80个小时。一支普通的号角售价为3000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约合6元人民币)。制作阿尔卑斯号角的关键是要选择上好的杉木。工匠先将杉木剖成两半,将其内部挖成壁厚为3—7毫米的槽,再用胶把劈开的杉木粘合起来并用白藤条、竹片或柳皮加以固定,然后用木圈给号角底部受音最强的部分加固,最后安装木架支撑。为了美观,号角上还印有雪绒花和动植物图案。吹奏时,号角插上黄杨木、橄榄木或核桃木做的号嘴。
阿尔卑斯号角内部一通到底,不像其他吹奏乐器可以利用孔改变音符,因此,吹此号时有些音符吹不出来或者比较难吹。
阿尔卑斯号角发源于乡村,所以吹奏号角时人们要穿当地的民族服装。比如,在弗里堡州格吕耶尔地区,男号手要头戴绣花小帽,身穿前襟绣有阿尔卑斯山花的深灰色粗布衣裤,斜挎牛皮包;女号手要身穿白色衬衫,外套无袖蓝色长裙,腰缠围裙。有趣的是,只有来自山区的男号手才挎牛皮包,平原农民不挎包。据说,牛皮包是牧民上山时必备的家什。包上挂着一个牛角做的小碗,包内放着盐和牛筋细绳。小碗内盛放着牧民挤奶时润滑手指用的奶油,细绳拴在牛尾巴上驱赶苍蝇。
1910年,瑞士联邦变嗓山歌协会成立的时候,人们只找到一位阿尔卑斯号角吹奏者。现在,在所有瑞士的传统节日,人们都能听到阿尔卑斯号角声。《阿尔卑斯玫瑰》、《吕斯蒂拉伯》、《弗里堡2002》等都是有名的阿尔卑斯号角曲目,受到人们喜爱。
阿尔卑斯号角能进行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和合奏,还可以与交响乐团同台献艺。现在,阿尔卑斯号角走出大山,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今年在瓦莱州南达镇举行的阿尔卑斯号角比赛,吸引了来自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参赛者。此外,瑞士每3年举行一次联邦阿尔卑斯号角比赛,每届都有千余人参加。
据统计,瑞士登记在册的号手达4000多人,大部分人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当中有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有不少超过70岁的老人。像格莱克先生,他在银行工作40多年,20年前开始吹号角,去年在阿尔卑斯号角比赛中获得独奏第二名,得到的奖品是价值3000瑞士法郎的阿尔卑斯号角。格莱克先生给我他的名片,上面没有印“银行家”的头衔,而是写着“阿尔卑斯号角格里永三人组”成员。